|
11月23日,韓國首爾,日本駐韓大使長嶺安政(中前)前往協定簽署現場時,兩旁記者放下相機表示抗議。新華社/紐西斯通訊社 |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評論員 張迎春)12月9日下午,韓國國會以234票通過了針對總統朴槿惠的彈劾動議案,深陷“閨蜜幹政門”的朴槿惠隨即被暫停行使總統職權,由國務總理黃教安代為主政,這場延燒了兩個多月的政治危機一錘定音。就在民眾抗議如火如荼日子裡,11月23日,韓日盡棄“前嫌”,正式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兩國深化軍事合作邁出了一大步。這對整個東北亞安全大局的震撼不亞於薩德風波,既意味著美日韓軍事同盟得以確立,也預示著朝鮮半島對抗之勢還將加劇,素有“冷戰活化石”之稱的半島局勢再度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
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系1945年韓國從日本殖民統治中獲得解放以來,兩國簽署的首份軍事合作協定。根據該《協定》,韓日兩國可以直接共享有關朝鮮核武與導彈等等情報,毋需再經由美國進行中轉。許多觀察人士把韓日能否直接進行軍事合作,視為兩國關係發展的“風向標”。能否獲取優質情報向來是戰爭勝敗的關鍵性因素,所以當韓日安全合作從美國“居中協調”轉為雙方“直接溝通”,兩國之間打開軍事情報交流的大門,故而極具象徵意義。
事實上,該《協定》從談判到締結,一波三折,備受爭議。早在2012年6月,李明博政府不經國會同意,就直接宣布與日本簽署這一協定,在韓國激起軒然大波,遭到強烈抗議,被抨擊為罔顧民意,“暗箱操作”。最終,《協定》在簽署的最後關頭,被李明博政府緊急叫停。
李明博政府搬石砸腳,已是殷鑒在前,儘管日本政府反覆游說,但韓國政府一直以“簽署協議所需的國內條件尚不成熟”為由予以擱置。而此次,朴槿惠政府從10月27日重啟談判,到11月14日草簽協定,再到11月22日國務會議表決通過,第二天就正式簽約,歷時僅僅27天。如此重大的軍事合作協議,整個談判過程反倒是速戰速決,如同快刀斬亂麻一樣乾脆利落,效率之高,令人側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