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永謙說,香港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兩個最大的缺口,一個是退休保障,一個是失業保障。(中評社記者黃蔚攝) |
記者:一方面基層希望有更好的退休保障,另一方面有人擔心CY的福利主義,兩者之間怎麼把握?
何永謙:你說的問題是對的,我們要很小心處理。剛才我說,香港戰後不願意建立全面性的社會保障制度,問題一直遺留到現在。以前問題不太嚴重,因為直到十年前左右,香港還主要是一個家庭養老的社會,絕大部分老人家都靠子女供養。80年代,香港七成多老人家是子女供養的,我父母那一代,他們都有6到8個子女,只要其中有2-3個孝順,供養問題就不大,不憂柴米。但是到了我的下一代,很多只有一個孩子,怎麼供養?人口結構出問題,所以家庭養老開始出問題。整個80年代,只有百分之八的老人拿綜援,這個數字一定維持很穩定。這個數字從90年代開始上升。90年代初,綜援開支每年才十幾億,到90年代末,已經接近200億,百分之十八的老人拿綜援,政府為了控制拿綜援的老人比例上升,祭出殺手鐧,要求子女簽“衰仔紙”後(注:老人要申請綜援,首先要子女簽文件證明自己不再供養父母),百分比下降到現在每100個老人有16個拿綜援。這個制度裡面有很多爭議的問題,下一任政府要優先處理,解決老年貧窮的問題。
香港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兩個最大的缺口,一個是退休保障,一個是失業保障。後者因為香港長時間全民就業,問題不是很嚴重,前者是急需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政綱提出短、中、長期政策。短期來說,CY希望上任後儘快就對有需要的人士把生果金提高到2200元,我們希望儘快幫助現時的制度幫不到的人士。中期來說,我們希望把老人的綜援和生果金合併,建立一個與現在的社會情況相配合的用公帑支付的養老金制度,這個需要時間去討論。長期來說,需要改良漏洞百出的MPF(強基金制度),未必要轉為全民保障制度,但一定要改善,使其長期來說能夠起到有效積極的作用,輔助綜援和生果金合併的制度以及家庭養老。對於退休保障,不必太擔憂政府的負擔,因為缺口是中短期的,不是永久的問題,我們需要集中處理未來20年左右的問題,財政上不必太悲觀。香港每年盈餘那麼多,主要是因為三大項(印花稅、利得稅、薪俸稅)收入大增,今年這三項加起來超過2000億,但是政府要懂得積穀防飢,不要隨便派錢。我們的政綱有提議,未來幾年若有盈餘,則撥備累積一個全社會的養老金,應對人口老化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