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ECFA時代,兩岸不僅要抓商機,更需為政治談判做準備。 |
中評社╱題:後ECFA時期兩岸政治談判的準備與路徑,作者:朱衛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當前,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機制化的進程因ECFA的簽署已邁向新的發展階段,但兩岸政治關係依然裹足不前,支撐這一發展的政治基礎、社會基礎和經濟基礎並不十分穩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處於初級階段的態勢表明,下一步兩岸既要十分珍視和鞏固現有的重要政治共識和重要成果,更要不斷增強向前行的互信和動力,穩中求進,努力創造條件開啟兩岸政治議題的對話協商,用政治談判的成果去鞏固和強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趨勢,使之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現在兩岸各界已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開展政治對話商談對兩岸關係全面深入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迫性,希望儘快改變“政治”滯後的局面,為經濟合作注入更強大的動力、提供更可靠的保障;但台灣方面卻以島內環境、條件和時機不成熟為由,有意回避拖延兩岸政治對話談判。鑒此,在目前台方仍有困難、兩岸一時還談不起來的情況下,兩岸的學者專家應積極為此建言獻策,坦誠交流,為將來的政治商談預作準備。
推進兩岸政治對話商談的前期準備
不斷積極營造環境條件,全力培養增進戰略互信,是啟動兩岸政治對話商談的必要的前期準備,也是兩岸政治談判能否取得成果的基本前提。
(一)積極營造有利於開展兩岸政治談判的環境與條件
客觀而言,雖然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重大進展和突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越來越成為台灣問題的各利益攸關方和海內外關心台灣局勢發展的各界人士的共同願望和最大公約數。但是,毋庸諱言,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取得如此大的成果,除了堅持九二共識為雙方提供了較大的互動空間之外,主要還是由於歷史欠賬太多、兩岸長久所蘊藏的巨大能量迸發所致,並不意味著兩岸關係自此一帆風順,能夠始終自然而然地保持著正確的發展方向和強勁勢頭;相反,隨著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兩岸之間的根本癥結,諸如台灣當局政治定位等深層次、結構性的問題已經浮上台面,越往前推進就越難以回避擱置這些長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重大分歧;而且由於島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受島內週期性的選舉政治的制約,兩岸目前業已取得的成果也並非全然不會流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仍有可能因為兩岸缺乏政治商談所達成的機制和制度化安排而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因此,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要營造有利於開展兩岸政治談判的環境與條件,首先是要多管齊下逐步在島內社會營造出認同、支持兩岸儘早開展政治對話商談的小氣候,在這方面台灣當局的角色與作用十分重要、不可替代,沒有執政者清醒而自覺的主觀推動,要想使島內形成較為成熟的氛圍將十分困難。因此兩岸應該攜手行動,使島內主流民意能夠充分認識到在兩岸關係大發展、大合作背景下舉行兩岸政治商談的極端重要性;充分認識到兩岸關係發展無法永久地將政治與經濟分開處理,兩岸關係發展最終將取決於政治關係的進展,從而對兩岸政治談判的定位、角色和作用等方面逐步形成島內較為一致的共識:即,兩岸經貿、社會、文教關係的深入發展必須要與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協調同步,“只易不難、只經不政”的單純思維難以為繼,“鴕鳥政策”不足以應付未來的挑戰;要確保兩岸關係發展在正確的軌道上行穩致遠,必須要就政治議題進行商談以建構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發展框架;兩岸政治商談無法回避擱置,台灣不應懼談;越早商談,對台灣越有利。
倘若島內社會能夠形成上述共識和氛圍,將必然對台灣當局產生較大的壓力和驅動力,也將能有效抑制和減弱民進黨等反對勢力的反彈;未來無論是馬英九繼續執政抑或是民進黨重新上台,任何一個台灣執政當局都將不得不予以正視回應。在選舉政治環境下,島內社會對上述問題達成共識的成熟程度,決定了兩岸政治談判的進程和結果。
為此,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兩岸雙方應共同致力於推進三大合作工程,以加快兩岸政治談判環境和條件的培養與塑造。
一是全力加強和落實以ECFA為主體的兩岸經濟合作工程。兩岸簽署和實施ECFA是兩岸關係六十多年發展史上一件具有分水嶺性質的重大事件,它不僅為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和經濟合作機制化開闢了道路,更對兩岸包括文教、政治關係在內的各個領域的全方位合作產生深遠的影響。自2010年9月12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生效以來,ECFA的實施實際上才剛剛起步,還有大量的繁重工作任務尚未完成,所謂的“後ECFA時期”並不代表ECFA問題的解決而是新合作的開始。因此,對兩岸而言,當前及今後一個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全面推進ECFA的各項後續協商取得實質性成果,(注1)包括啟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爭端處理機制的談判,以及加快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的商談等,使ECFA的效應全面釋放,特別是要讓台灣的各行各業、不分地域的民眾都能分享到ECFA的經濟紅利,享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
對於這一點,目前兩岸決策者的認識基本一致,都同意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思路去擴大兩岸的利益共同點、增強政治互信,通過加強經濟合作的方式來緩解兩岸的政治分歧,通過經濟合作的成效來培養和擴大島內社會贊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筆者認為,這種將兩岸政治關係發展寓於經濟關係發展之中的思路,有其必要性,也是兩岸政治談判之前的必要準備和必經階段。事實上,在目前情況下,兩岸能夠認真貫徹落實好ECFA就是最大的政治。儘管如此,“先經後政”的思路絕不是機械和絕對的,“先經後政”實際上是“經中有政”,(注2)不能“只經不政”,完全割裂經濟與政治的關係。大陸雖然對台沒有政治談判的時間表,(注3)但若兩岸遲遲不進行政治對話商談、不發展政治關係,不僅將難以深入推進兩岸經貿關係,也將難以保障兩岸經濟合作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