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6日電/旺報今天社評說,美國財政懸崖趕在2012年最後一刻達成協商,為2013年經濟帶來了好彩頭,也讓許多經濟學家鬆了一口氣,至少經濟衰退最大因素消除,不過眼前仍然面對著充滿挑戰與期待的一年,全球經濟還存在許多疑慮,台灣必須戒慎恐懼。
首先,美國財政議題仍是當前全球經濟最大不確定性的來源,雖然兩黨領袖在2012年的最後一天達成重大協議,避免2013年初啟動的財政懸崖嚴重衝擊景氣。然而,此協議未能根本解決美國財政懸崖的危機,只換來更多的協商時間。
所幸,美國兩黨深知財政懸崖嚴重性,以中期的角度觀之,財政懸崖解決方案極有可能將在今年上半年前底定,應不致於扭轉美國景氣與就業市場緩步復甦的態勢,再搭配聯儲局大力支持經濟成長的寬鬆貨幣政策,美國景氣應可如市場預期朝向復甦正軌前進。
歐債問題漸漸緩解,歐洲央行推出OMT購債計劃,已經大幅降低歐債危機的系統性風險。希臘退出歐元區及其帶來的衝擊仍充滿不確定性,意大利2月下旬的選舉及9、10月德國國會大選,也存在一定的政治風險,特別是歐元區龍頭的德國,若大選變天,預示梅克爾政府的歐債政策不得人民支持,恐怕會對歐債危機的處理投下巨大變數。今年歐元區內需仍將持續疲弱,在寬鬆貨幣政策環境及弱勢歐元助益下,今年有機會重回正成長,但力道依然遲滯。
日本新任首相上任後,市場對於日本經濟的期待增溫,然而,日本經濟體質極糟,現實面並不樂觀。去年日本不僅是歐元區外唯一經濟衰退的先進國家,政府負債占GDP比重已超過200%,全球第一,日本央行長期維持零利率政策,更是全球第一個執行量化寬鬆的國家。
迄今日本央行仍矢言要對抗“通貨緊縮”,加上近年來日圓的升值,成為壓垮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姑且不論日本政治上內鬥的不確定性,就算新任首相的激進政策能順利落實,日本經濟應也僅能自保,不足以支撐全球經濟。
好在大陸經濟穩步增長態勢相對明朗。12月分匯豐PMI上揚至19個月高點,官方PMI持穩於50.6與上月相同,11月分工業企業利潤年成長率由20.5%上升至22.8%,連3個月攀升,顯示大陸企業獲利跟隨經濟成長同步好轉。且在政策方面,發改委主導的《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畫(2011-2020)》中全國城鎮化規畫草案已成型;同時,12月再度大幅度通過投資計劃審批,官方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加上3月兩會將正式完成官員換屆大事,政策利多必將更為明朗,經濟逐步回升趨勢明確,依然是全球經濟的亮點。
值得台灣留意的,大陸政策已改弦易轍,商務部長陳德銘在近日明確表示,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並將研擬實施信用消費促進政策,重點帶動家電、家居、汽車等耐用品消費。這對台灣而言是個好機會,在ECFA加持下,政策可優先規畫輔助台灣相關產業搶占先機,利用既有的文化、地域及語言等優勢,站穩大陸內需市場,帶動台灣經濟發展。
整體來看,全球經濟開始由谷底走出,出口成長率可望提高,加上2012年基期較低,台灣今年經濟數據應可以讓馬政府鬆一口氣。
但政府必須積極解決改革帶來的爭議,提振民眾消費及投資信心,擴大內需消費,才能改善青年失業率、財政收支惡化及貧富差距等問題,否則民眾仍將無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