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與交流是兩岸民眾的共同心聲 |
中評社╱題:“‘冷和平’:兩岸之痛” 作者:倪永傑(上海),上海台研所常務副所長、《台海研究》主編;張笑天(上海),上海台研所兩岸室副主任、博士
何謂“冷和平”
長期來兩岸關係隨著台灣“大選”而起伏波動已成為一個規律性的現象:由於選舉過程的波譎雲詭及選舉結果給兩岸關係投下的不確定性,兩岸關係在選前會出現停滯甚至緊張;在選後,大陸經歷一段觀察期後,確定對台政策,形成兩岸新的互動模式。2016年選舉不同以往,選舉結果幾無懸念,大陸對民進黨及蔡英文已有定論,因此,2016年1月16日如果民進黨捲土重來,大陸無需像2000年陳水扁上台時那樣“聽其言、觀其行”,而是早就擬定針對民進黨、蔡英文的因應之策。多數人們預估,2016年以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態勢面臨變局,兩岸極可能呈現“冷和平”景象。
“冷和平”(cold peace)是20世紀90年代國際關係領域出現的概念,與“冷戰”(cold war)相對。冷戰結束後,世界既沒有出現“歷史的終結”,更沒有進入“美麗新世界”,甚至“和平紅利”也不如預期;國際關係雖不如冷戰時期那樣高度緊張對抗,但最多只是一種“消極和平”,而非人們所嚮往的“積極和平”。在此背景下,“冷和平”概念應運而生並被廣泛用於描述多組雙邊關係,如冷戰後的美俄關係、法美關係、埃以關係、印巴關係,以及近年來的中日關係、中印關係。
以色列學者本傑明·米勒(Benjamin Miller)將國際關係分為熱戰、冷戰、冷和平、暖和平四種狀態,且對“冷和平”提出了一個系統概念:
(1)雙方已經實現了關係正常化,如締結和平條約;(2)短期內發生武裝衝突、軍事危機的可能性較低;(3)從長期看,雙方都各自有應急方案,以便在發生重大變故時用武力解決爭端;(4)一方內部存在一些強有力的社會力量,對另一方持有強烈的敵意;(5)雙邊關係的質量由官方互動決定,非政府行為體之間的交流可能別開生面,但“以民促官”的作用非常有限。
以此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此時此刻兩岸關係便已呈現了冷和平的若干徵兆:2008年以後兩岸啓動和平發展,雖然兩岸和平協議未能簽署,但軍事衝突、軍事危機的可能性顯著降低;從長期來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不排除以非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可能性;近年來,台灣島內掀起“去中國化”逆流,“反中”氣氛濃厚,“反服貿”、“反課綱微調”為典型;兩岸民間交往不斷擴大,但量變並未促成質變,特別是兩岸政治關係並無實質進展。過去八年是從以前的兩岸緊張對峙的“冷戰”經由“冷和平”往“暖和平”的方向發展,2016年選後這一正向進程可能被中斷,兩岸關係恐長期陷於“冷和平”的僵局中。
“九二共識”基礎性地位
2008年以來的兩岸和平發展大好局面,絕非一方對另一方的無條件恩賜,而是兩岸各界有識之士共同打造的結果。眾所周知,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強調,“否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就會損害民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 因此,“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已是兩岸主流共識。雖然民進黨及“台獨”勢力不遺餘力地將“九二共識”污名化,但客觀而言,大陸所划定的前提條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馬英九每提到“九二共識”時言必稱“一中各表”,雖不為大陸所樂見,但大陸並未回應反彈。柯文哲從其原有政治立場向“九二共識”有所靠攏、提出“一五新觀點”,大陸“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給予善意回應,借滬台雙城論壇的機會與其進行嘗試式交往。“九二共識”基於“中華民國憲法”與“國統綱領”,是當年兩岸兩會協商的結果,在兩岸關係中具有基礎性地位,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對台灣各個政黨而言,接受“九二共識”並非難事,全看是否有維繫兩岸和平發展的誠意。
對於“九二共識”,民進黨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長期以來,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百般抗拒,不顧台灣主流民意,對“凍結台獨黨綱”一事虛與委蛇。蔡英文以“維持現狀”為名,無視和平發展現狀的政治基礎,先是否定“九二共識”的存在,後又污蔑為“國共共識”非“台灣共識”。最近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賴清德更是公開叫嚷“主張台灣獨立”。關鍵是民進黨、蔡英文極力回避兩岸關係的本質,不願面對國際上只有一個中國的現實格局,也不敢講清楚兩岸關係是一國內部關係。可見民進黨所要維持的現狀,不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而是民進黨所想像的兩岸“一邊一國”的“現狀”,即使毀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現狀也在所不惜。可以預見,2016年以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恐怕只是善良人們的一廂情願,兩岸陷入“冷和平”的困境在所難免。
“冷和平”:兩岸陣痛期
民進黨拒不接受“九二共識”,也無誠意、善意回應“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內涵,對近日張志軍提出的兩岸關係系“一國兩部分”的彈性、創意冷漠不理,民進黨提不出為大陸所接受、認可的替代共識,缺乏穩定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誠意與舉措。一旦兩岸基礎不牢,必然會地動山搖。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面臨重挫,和平發展的局面難以維持,兩岸迎來“冷和平”、冷交流的霜凍期、陣痛期。兩岸出現“冷戰”(Cold War)的概率較低,但“涼戰”(Cool War)已不可避免。 兩岸關係瞬間降溫,由熱轉冷、由快轉慢,由密切轉為淡漠,甚至出現局部衝突摩擦、停滯反復,兩岸榮景不再。
1、總體冷、局部熱 短期冷、長期熱
民進黨一當選,兩岸關係總體冷卻降溫,動力不足,前景不明,但也可能出現局部升溫的現象,形成新的熱點。兩岸交流重點轉向城市交流、基層交流。滬台雙城論壇較可能成為兩岸城市交流的領先指標,引領兩岸互動方向。
兩岸關係發展的規律就是在曲折中前進、在前進中調整,每當經過一個階段的曲折、動蕩後,就可能迎來和平、穩定、發展的新階段。民進黨上台後兩岸關係短期內面臨波折起伏,但長期來說和平發展必然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難以阻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