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12日電/蔡英文日前裁示,政府將建立策略型融資機制,初期匡列三十五億美元,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進行公共工程合作。乍看之下,似乎為數可觀,但與中國大陸在東協基礎建設的投資比較,無異小巫見大巫,這項計劃既不會發生什麼實質作用,也改變不了新南向政策了終將失敗的命運。
中央網路報今天社評說,新南向十八國中,除了印度之外,東協十國顯然是重中之重。目前東盟經濟總量已達二.六萬億美元,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進行,中國和東協國家合作全面開展,其中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特別受到外界矚目。因為這些合作,不僅為當地帶來資金、技術、人才和經濟發展,更為東協的互聯互動和共同體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東協為什麼會捨歐、美、日本而選擇中國大陸?當然有其客觀因素。中國—東協自貿區是中國、也是東協與外部建立的第一個自貿區。二0一六年雙方貿易額達四五二二億美元,佔中國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的47.8%;雙方累計投資額達到一七七九億美元;中國大陸連續八年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則連續六年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大貿易夥伴;當年雙方人員往來突破三千八百萬人次,每週有2700架次航班往返,中國大陸已成為東協第一大境外遊客來源地。
這些數據說明了中國大陸與東協關係的密切,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更使東協國家攸關交通和經濟命脈的重大建設項目,願意與中國大陸合作。
舉例來說,八月上旬,全長約六八八公里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正式開工,合同總額約八五九億人民幣,工期預計七年。這是中國企業境外在建的最大工程,也是未來幾年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最受關注的超級工程。
又好比全長近二五三公里的中泰鐵路,預計工程投資約三五八億元人民幣,經過泰國東北地區,不僅有助於沿線產業發展,也將奠定泰國作為東南亞地區樞紐和經濟中心的地位。
蔡英文日前裁示,政府將建立策略型融資機制,初期匡列三十五億美元,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進行公共工程合作。乍看之下,似乎為數可觀,但與中國大陸在東協基礎建設的投資比較,無異小巫見大巫,這項計劃既不會發生什麼實質作用,也改變不了新南向政策了終將失敗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