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長廷的兩岸戰略與策略運用,算是領先民進黨人士。 |
中評社台北7月9日電(記者 黃筱筠分析報道)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6月底與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在香港合辦論壇,當時雖有部分綠營人士針對謝的兩岸服貿協議發言有微辭,但這項負面影響並沒持續擴大。謝反而抓緊時機點,在首場“華山會議”前到香港,開啟民進黨兩岸路線論述的鑰匙,讓民進黨兩岸政策需聚焦在謝長廷的“憲法各表”論述之下。
謝長廷的香港行說來巧合,時間原本定在6月中,但為了配合高雄市長陳菊的行程,才改到6月底,但沒想到陳菊還是無法成行。不過這時間點剛好在兩岸服貿簽署之後,在民進黨“華山會議”之前,時間點的巧合,完全是讓謝長廷具有優勢。
民進黨兩岸政策辯論“華山會議”,首場時間點剛好在謝長廷從香港回來的幾天後,雖題目並非謝訪港的相關議題,但會中有許多時間都討論到有關謝長廷的香港行,甚至討論謝在香港所提的“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論調。讓首場“華山會議”半數時間聚焦在謝香港行衍生的議題上。
而原本綠營“立委”擔心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之後,就前往香港與中國大陸學者共同舉辦研討會,時間點過於敏感。但謝長廷與隨行“立委”、學者們,都沒有避諱去談論服貿協議的問題,讓有些參與談判的大陸學者,可以聽到不同台灣談判人員的聲音,不管陸方是否認同,至少陸方聽到了台灣不同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