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海域被瓜分,島礁被侵占,資源被掠奪,安全受威脅——這是中國海洋權益形勢面臨的四大問題。
海洋重要,早在2500年前,希臘海洋學者狄米斯托克利就曾預言:“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時至今日,人口爆炸、能源短缺,“饑餓”的人類越來越依賴海洋。1960年,世界上只有12個國家在海上采油,產油量1.9億噸,占石油總產量的9.2%。而現在,幾乎所有的瀕海國都行動起來了,海上鑽井數量達3萬多口,產量已占石油總產量的1/5強,產值超過2000億美元,占海洋經濟總產值的70%以上。
然而近現代以來,中國對海疆權益不甚重視。海洋國土一直沒有納入國家的經濟區劃版圖。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共做過3次大的經濟區劃,3次都沒有把海洋國土納入到經濟區劃中去。國務院2010年底下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提出,鑒於海洋國土空間在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中的特殊性,將另行頒布實施《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但該規劃至今尚未頒布。
南海是中國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海區,但自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南海的資源戰略意義被肯定以來,這片空虛的戰略要地迅速被周邊其他國家搶奪。
中國一直堅持“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但中國的“高度克制”並未換來周邊國家同樣的態度。迄今為止,南海周邊國家已經在南海開了1380口油井,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都從中分得一杯羹。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海洋能源安全。新華社披露的數據顯示,失去南海資源,相當於失去中國油氣總資源量的1/3。
南海,不該成為“冒險家的樂園”。強化海權,制定科學的南海能源安全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緊迫性。陸海統籌,應該成為未來中國追求的方向。
美國能源信息署的遠期分析認為,從現在起到2025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石油消費預計將平均每年增長3%。如果照這種趨勢延續,這些國家的石油需求將從2002年的1510萬桶/天上升到2025年的近3360萬桶/天。
周邊國家對能源的渴求,使得近在咫尺的南海炙手可熱——這片海域的石油儲量高達418億噸,天然氣儲量75539億立方米,還有豐富的海底可燃冰儲量,有“第二波斯灣”之稱。
近30年來,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紛紛加強對南海的開發和利用,開發步伐也從近海大陸架向深海持續推進。一份西方知名石油公司提供的報告顯示,上述五國已經與西方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域合作鑽探了約1380口鑽井,年石油產量達5000萬噸。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大慶油田最輝煌時期的年開採量。
南海不但資源豐富,還是亞太地區海運的“咽喉要道”,這裡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如果按噸位計算,每年有超過一半的各國商船隊需要通過南海,通行量是蘇伊士運河的3倍,是巴拿馬運河的15倍。數據顯示,在國際貿易的航運中,原料和糧食的運量占總運量的90%以上,其中,石油和石油產品約占55%,鐵礦石約占10%。
具體來看,日本、韓國、台灣地區從中東、非洲、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進口的原油,80%以上需要經由南海運輸;從南非、越南等地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和煤,也絕大多數需要走這條線路。可以說,韓國2/3以上的能源供給、日本和台灣地區60%以上的能源供給都依賴南海的“生命航線”。中國也有80%的原油進口是經由南海運到國內的。
因此,無論是從能源、航線,還是地緣政治出發,南海都被視作“重中之重”。不僅周邊國家把這裡當作“冒險家的樂園”,即便是美國、俄羅斯這樣“遙遠”的國度,也想在南海海域爭取“泊位”。
“中國對海域主權主張30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渤海有3萬、東海有30萬、南海有120萬,超過一半與周邊國家有爭議。”中國海監總隊一位官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中國陸地劃界基本劃定了,但是海上疆域,只劃定了北部灣灣口以內部分海域,相當於應劃定界限的7%。有大量的海域沒有劃定,是造成海上糾紛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