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1日電/中央網路報1日發表社評指出,“立委”補選日前結束,國民黨又遭重挫,雖然一席尚存,但如果不能針對敗選原因,徹底檢討改進,未來國民黨在任何選舉都會吃盡苦頭。
社評說,勝敗本是兵家常事,但國民黨從2008年二次政黨輪替以來,所有全國矚目的選舉幾乎無一不敗,六次“立委”補選,十一席只保住三席,全台各地都出現綠長藍消的局面,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不只五都選舉岌岌可危,2012年“總統”大選也不容樂觀。
就事論事,在此之前國民黨的敗選,外界都歸咎於大環境使然,政績不佳所致,但近來經濟逐漸復甦,執政表現也有起色,何以國民黨選舉仍然敗選?當然值得檢討。國民黨中央歸咎於黨內分裂、投票率不高、及改革努力不夠,誠然一針見血,但這三者都非始自今日,何以至今未能解決?顯然值得探討。
為什麼藍營選民激發不起熱情?而深綠選民卻傾巢而出?簡而言之,綠營選民想要趕快奪回政權,目標明確;而藍營選民則對執政的績效不盡滿意,對於改革的理念又不盡認同。一年多以來,國民黨不是沒有改革,但不僅中間選民不領情,藍營選民更是抱怨連連;因為許多改革似乎都是針對藍營內部。例如加速處理黨產、軍教免稅取消、停發退休將領慰問金等,這些反求諸己的作法,不是不對,但藍營選民卻未必能夠理解國民黨的苦心,只覺得國民黨重新執政,反而比民進黨執政時期更糟,因此選舉時就袖手旁觀,不願出來投票。
社評說,又例如地方派系的分裂,當然是國民黨選舉失利的重要因素。舉例來說,新竹縣的彭紹瑾在縣長選舉時三人角逐,得票77126票,佔百分之三十點五,而這次“立委”補選二人對決,仍獲71625票,佔百分之五十五點九七;相對地,國民黨的鄭永堂,得票還不到原先縣長選舉時邱鏡淳和張碧琴得票的三分之一;又如桃園的陳學聖,無論加上林香美或吳餘東任何一人的選票,都足以反敗為勝。
這些寧肯輸給民進黨,也不願對手得利的地方派系,把派系利益、個人利益擺在政黨利益之上,誠然可議,但國民黨寧可提名沒有派系背景、缺乏地方淵源、形象清新卻實力薄弱的候選人,其結果往往是黨和派系兩敗俱傷。其實,剷除派系惡勢力,避免派系壟斷,固然方向正確,不過,對於派系勢力根深蒂固的地方,恐怕要循序漸進、因勢利導,而不是劃清界線,一刀兩斷,否則派系反噬,很可能就敗事有餘。
再者,國民黨所提名的候選人不是不夠正派優質,但當選的卻往往是前科累累或有案在身的民進黨候選人,足見正派優質還不夠,重要的是能夠因地制宜,提出為選民認同的候選人。
此外,選前提出爭議政策,一向是兵家大忌,美國牛肉和健保費可能調漲,被視為三合一選舉敗選的主要關鍵,但這次選舉,又傳出國民黨決定在本會期推動取消軍教免稅,新竹也傳出縣府宣布,老人年金排富條款,對於選舉傷害甚大,究竟是真的不懂還是明知故犯,難道不應該檢討嗎?
社評說,總之,我們認為改革固然必須付出代價,但屢戰屢敗不只會影響氣勢,而且會造成反效果,因此,未來國民黨雖然要繼續堅持改革的路線,提名正派而優質的候選人,但在時機、方法和優先次序上,恐怕要全面檢討,徹底改進,否則國民黨還是會一敗再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