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15時許,京滬高鐵無錫東站的大屏幕上顯示多輛高鐵列車晚點信息。當日11時,京滬高鐵宿州段因供電設備故障,造成部分列車晚點。 |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美國《僑報》7月15日載文《不捂蓋子,高鐵才能贏得寬容》,摘要如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備受矚目的京滬高鐵開通兩周便故障連連。民眾頗有微辭,外媒也“幸災樂禍”,日本有媒體幹脆用了“中國的盜版新幹線很快出故障”這樣的標題。中國鐵道部發言人將之斥為“大言不慚”,理由是京滬高鐵有的(技術和設備),新幹線沒有。
滿心歡喜去乘坐世界最快的火車卻“趴窩”停在路上,悶在車廂裡被熱暈卻沒有得到好的服務,晚點賠償問題也遲遲沒有說法……遭了罪並心有餘悸的乘客有權對所謂“各項指標世界第一”提出質疑。雖然一些專家稱,日本、法國等高鐵技術成熟的國家也常出毛病,但在中國,這些問題很容易被放大,因為“鐵老大”長期傲慢待客,讓民眾對其沒有多少好感,稍出狀況便遭輿論聲討,早已不是新鮮事。
或許萬事開頭難,也或許是愛之深責之切,今日京滬高鐵的窘境,在2007年大陸剛引進動車組時也曾遇到,在輿論監督下,鐵路部門及時補救,後來運行狀況才走上正軌。
而比動車還快的高鐵即便是新手上路也容不得太多閃失。這並非民眾太苛刻,不夠寬容,而是說高鐵非一般產品,速度越高風險越大,小小失誤也可能帶來巨大災難。民眾關心高鐵安全,維護自身權益,不是否定高鐵,恰恰對高鐵發展有所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