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5日電/繼去年3月反服貿運動之後,最近台灣朝野再度因為是否參加中國主導的亞投行,陷入對立僵局。
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郭正亮今天在該報撰文指出,兩相比較,反服貿是憂慮台灣經濟遭到大陸進口衝擊的內部反彈,反亞投行則是憂慮台灣得罪美日兩國的“小國困境”。不管何者,都反映出台灣面對中國迅速崛起的左支右絀和進退兩難。
但從大歷史來看,2015年很可能成為中美貨幣戰爭的消長年,也可能是中國改變戰後國際金融秩序的轉折年。兩大金融里程碑接踵而來,中國都是引領國際風騷的主角:首先是3月成立亞投行,中國決定在美國主導的世銀和美日主導的亞銀之外另起爐灶;3月22日,人民銀行總裁周小川宣佈將在今年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為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鋪平道路。緊接著是6月國際貨幣基金將討論“特別提款權”(SDR)是否擴充儲備貨幣組成,很可能在12月將人民幣納入一籃子貨幣,提高人民幣SDR比重。尤其是中國指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的亞投行,更將使人民幣從貿易貨幣升級為資本貨幣,躍升為國際儲備的主流貨幣之一。
正因為亞投行對亞洲金融秩序必將產生重大影響,長期主導戰後亞洲的美日兩國,始終保持質疑乃至杯葛態度。但由於亞洲基礎設施投資每年需求高達8000億美元,世銀和亞銀合計每年只能提供1000億美元,根本不敷需求,因此各國對於中國主導成立亞投行,幾乎都表示樂見其成。自從去年10月24日中國邀請印度和東南亞等21個國家,簽署了成立亞投行備忘錄之後,長期把中國當做假想敵的美日兩國,就開始陷入首度棋逢對手的決策焦慮困境。
意外的是,美國對亞投行強力杯葛的崩潰點,竟然是從歐洲盟邦開始。今年3月12日,英國儘管身為美國在歐洲的首要盟邦,但為了爭取參加兩周後3月29日的亞投行章程會議,率先宣佈倒戈,正式申請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儘管美日兩國立刻提出尖銳批判,並不能阻止3月17日法國、德國、意大利的陸續倒戈,以及3月20日瑞士跟進。歐洲主要國家相繼與美國分道揚鑣,隨即影響到美國的亞洲盟邦意向。3月24日澳大利亞宣佈提出申請,3月26日韓國也正式表達參加意願,台灣則等到3月30日,才由馬召開“國安會”議,決定申請加入,並於申請截止日最後一天3月31日向大陸遞交意向書。總計到4月1日亞投行創始會員國申請結束,總共得到超乎預期的47國申請,美國眼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在3月31日由“財政部長”Jack Lew表示“美國隨時準備歡迎亞投行的設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