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鬆綁兩岸經貿 不要怕被抹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5 16:24:54  


  中評社台北12月25日電/近月因“總統”大選日益逼近,馬政府兩岸經貿政策明顯放緩,本月初“行政院”通過因應景氣對策方案,兩岸經貿鬆綁則列入中長期措施,一切等選後的心態表露無遺。然最近景氣惡化速度明顯超出預期,加上股市低迷不振,馬政府明顯將推遲的兩岸政策重新排上時間表,如擴大陸客自由行、開放陸銀來台參股等皆陸續浮上檯面,充分反映兩岸經貿政策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旺報今天社評說,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是迄今對台灣經濟最具效益的兩岸政策。今年迄11月低止,大陸來台觀光客達112萬人次,若包含其他性質旅客,陸客總數逾160萬人次,約占來台觀光客總數的3成,為台灣帶來近千億元的外匯收入,是台灣外來觀光客的最大來源。11月陸客人數達21.3萬人次,平均每日逾5千人次,創下單月新高紀錄。陸客來台不僅帶來可觀商機,活絡各地觀光景點及旅遊、運輸、旅館、餐飲、百貨、零售等行業,而且刺激為數可觀的投資。更重要的是,陸客對島內消費及投資的巨大裨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出口疲弱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香港經驗顯示,大陸旅客赴港人數每年高達2千萬到3千萬人次,遠超過陸客來台規模,也是香港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而香港之所以可以招攬大量陸客赴港旅遊,主因是北京全面開放大陸人民赴港自由行。台灣自6月28日試辯開放陸客自由行,但僅限北京、上海、廈門三地,且每日限500人,迄11月底來台自由行陸客僅2.2萬人次,和預期差距太大。 

  在全球經濟風險升高,對外出口遭遇瓶頸的趨勢下,擴大陸客來台規模無疑是紓緩經濟疲弱不振的最可行途徑。但馬政府對自由行顯有很多政治顧慮,不僅腳步既慢又小,而且對大陸提議擴大自由行試點欲迎還拒,直到最近才同意展開後續談判。這樣瞻前顧後的保守政策心態,大幅削弱了台灣因應全球經濟危機的應變能力。 

  兩岸金融開放政策亦復如此,台灣銀行強力爭取赴大陸設置據點及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優惠條件,但瓶頸在於馬政府對開放陸銀來台設置據點及參股國銀拖延不決。嚴格來說,政府基於兩岸銀行規模差距懸殊及開放條件差異太大等因素考量,對開放陸銀來台採取較保守的策略,應屬正確,但問題在於政府對於如何確保雙方銀行開放能夠實質平等,迄今未有具体、明確的政策作為,開放的進程、家數、審核標準都是黑箱作業。上月下旬兩岸金銀會後,“金管會”公開否認即將開放陸銀參股國銀,但最近股市低迷,金融股直直落,“金管會”突然宣布明年1月2日開放陸銀來台參股,其提振股市的用心明顯超過制度化的作為,這也是兩岸金融開放遲遲未能步上軌道的原因。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更高。ECFA早收清單的實施,據“經濟部”國貿局統計,迄今年10月ECFA早收產品對大陸出口金額166.8億美元,年增率12.6%,對整體大陸出口貢獻度達16%,其中農產品早收出口金額9,570萬美元,較去年暴增1.5倍,可見早收清單對出口的效益正逐漸顯現。 

  更重要的是,ECFA的重頭戲還在後面,後續四大協議攸關兩岸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擴大台商對大陸出口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台灣對歐、美市場輸出動能的減弱。再者,ECFA是台灣和其他國家洽簽FTA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踏腳石,對台灣拓展新出口市場,大有助益。所以,加速推動ECFA亦是台灣經濟競爭力提升的迫切手段,不應該猶豫再三。 

  馬政府在推動兩岸經貿上有諸多顧慮,主因是怕被抹紅或貼標籤,這是對兩岸經貿缺乏信心的表現。事實上,兩岸經貿不僅為台灣經濟注入可觀活水,而且也有助於台灣經濟的多元化,提升因應新一波金融及經濟風暴的能力。台灣面對諸多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及時找出最可行、最有力的因應措施,才是安定民心,爭取民意支持的正確作為。為選舉延宕兩岸經貿的推動,既無必要,亦為不智。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