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汝樺強調,年提供1.5萬個公屋單位並非硬指標,當局會因應需要加建公屋。(香港文匯報) |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房屋政策是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著墨最多的環節,包括宣布復建居屋、資助非牟利機構興建青年宿舍等。但有批評認為報告未有交代公屋政策,協助基層市民解決住屋問題。
香港文匯報報道,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政府將維持每年提供1.5萬個公屋落成量的政策,但強調這目標並非“硬指標”,一旦未能達致公屋3年“上樓”承諾,當局會考慮加建公屋。另外,房委會將盡快商討新居屋的“框架”,包括定價標準及補價安排。
政府現時的公屋落成量目標是每年1.5萬個單位,以履行輪候公屋3年“上樓”的承諾,鄭汝樺表示,過去12個月,市民平均“上樓”輪候時間為2.2年。
申請輪候冊 6萬是單身
鄭汝樺強調,每年供應1.5萬個公屋單位並非“硬指標”,但3年“上樓”是客觀及科學化的數據,當局會密切留意情況,如未能保持3年“上樓”承諾,當局會考慮加建公屋。
她又表示,現時公屋輪候冊上有15萬名申請人,當中逾6萬人是單身人士。她認為,不少年輕人剛滿18歲便申請公屋並非好事,申請人年紀愈小等候時間愈長,反而會令年輕人自我標籤為“公屋長期輪候者”。她認為,年輕人應透過進修或自我增值,爭取在社會中向上流動的機會,靠個人能力籌劃將來的居住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