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14日是“企業”號的災難日,它的飛行甲板突然發生火災意外並引爆9枚五百磅炸彈,飛行甲板被炸出五個大洞,內部也受創不輕,幸好在數小時搶救後撲滅火勢並自力返航,之後的修復作業耗時三個月。
美國“企業”(EnterPrise)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它的問世,使航空母艦的發展進入了新紀元。但由於造價過於昂貴,僅建造了一艘,目前部署於美國太平洋艦隊。
繼1954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服役後,美國海軍又把目光盯到功率更大的核反應堆上,打算用它來供大型水面艦只使用。核動力不僅使航空母艦具有無限的續航力,它還有別的長處:第一,由汽輪機驅動的航空母艦要使蒸汽保持實足壓力,在飛行作業時可為彈射器提供用之不竭的蒸汽。第二,沒有煙囪,不再有從煙囪冒出的煙氣,飛機降落更容易了。而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從煙囪裡排出很熱的煙氣,吹到飛行甲板後端,造成很大的湍流。第三,上層建築的設計更適於飛行作業和艦員工作,雷達天線陣能裝在最合適的地點,不必再擔心煙氣的腐蝕。
在全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艦艇──美國海軍“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下水之後,發展核動力航母的計劃也開始提上日程。1958年財政年度,美國訂購了一艘核動力攻擊航空母艦,該艦命名為“企業號”。
“企業”號(USS Enterprise)是美國海軍史上名聲最響亮的艦名之一,現役的CVN-65以經是第八次使用這個名字。歷史上最著名的“企業”號,莫過於二次大戰時代的“企業”號(CV-6)(第七次使用此艦名)航空母艦,即第二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它在1938年開始服役,在太平洋戰爭中除了1942年5月錯過珊瑚海海戰外,活躍於太平洋戰爭中每一場美日航空母艦對決與絕大部分的大規模兩栖登陸作戰,尤其在局勢最艱難的1942年更是從未缺席,甚至在該年年底一度成為美軍在太平洋上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等到大戰結束,美國開戰前就服役的航空母艦僅剩下“企業”號、“薩拉托加”以及用於訓練的航空母艦“游騎兵”號(USS Ranger CV-4)(未曾直接參與太平洋戰爭)三艘幸存,但是“薩拉托加”號在戰爭初期由於連續遭受戰損,長期在美國東岸大修,在1942年幾場攸關美國命運的航空母艦戰役都告缺席,其功績與身經百戰的“企業”號自然無法相提並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