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南海年會的各方專家各懷心思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
中評社華盛頓7月22日電(記者 余東暉)曾經相對平靜了20年的南海,過去5年風雲突變。全球安全頂級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嗅覺敏銳地開始舉辦“南海年度會議”,今年已經是第五屆。南海風雲似乎從萬里之外刮進了美國智庫,各方專家、官員唇槍舌劍,“刀光劍影”不時閃現。
記者連續5年採訪這個“南海年度會議”,發現雖然這是一個針對中國的“批鬥會”,但基調和氛圍有所變化。剛開始的三、四年,基本上是越南、菲律賓學者“告洋狀”,大吐受中國“欺凌”之苦水;美方學者則以“旁觀者”姿態,評點時事,主持公道;中方學者需拿出舌戰群儒的勇氣與能力,才能在備受“拷問”中站住腳。近一兩年來,隨著南海時局變化,美中戰略競爭色彩越來越濃,美國智庫的“南海會議”也多了一份美中直接較勁的氛圍。CSIS去年開始設立的“亞洲海上透明度項目”,每每發布中國在南海造島神速進展的衛星圖片,總是在國際社會引發巨大反響。
21日舉行的CSIS第五次南海年會從一開始就聚焦於中國的造島。這與以前主要是討論發生在中越、中菲之間的島礁爭端、漁船執法、油井風波不同,中國造島已經讓美國人坐不住了。美國官員直接上陣反對,學者自然不遺餘力地敲邊鼓。隨著更多外部勢力,包括日本的介入,中國的憂慮也越來越強,中方學者不再是力陳中國歷史性主張的合理性,而是直接對美國和日本已經或可能進行的南海巡航偵察行為提出關切。
CSIS安全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會上指出,中國在南海所造之島不可否認有可能的軍事用途,即便是民用的,也有顯示中國對這些島礁行使管轄權,比如進行漁業執法之目的。當然美方最擔心的是人造島礁軍事化,中國利用港口、跑道等設施,將大大提高海域和空域的預警能力,有可能在其認為需要的時候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另外,中國可能利用這些據點,提高其在相關區域的“反介入和區域阻絕”能力。雖然有人說真發生戰爭時這些島礁孤立無援,或許不堪一擊,但在和平與危機初發之時,這些有軍事設施的島礁大有用處,比如台海發生危機時,美國在這個區域的行動能力就可能受到影響。
葛來儀建議,不僅是中國,各方都應停止南海島礁軍事化行動,如果各方都能同意島上行動到此為止,將有所助益;另外,國際公法也應在南海發揮功能,爭議各方都應向國際法庭提出仲裁。
第三次參加這個會議的“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對南海形勢的判斷是,總體上穩定可控,但變數在增加。他強調,中國是南海島礁建設的“遲來者”,島礁建設是維護自身權益之需要;美方的抵近偵察,包括最近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登上偵察機巡航南海,抬高了緊張局勢;不應讓日本介入南海事務,如果日菲合作是針對中國,或者要在南海製造麻煩,中國將堅決反對;由於各主張方意圖不同和問題本身的複雜性,達成“南海行為準則”需要較長時間。
吳士存指出,大國之間的競爭比各聲索國的競爭更突出;中美應當互相尊重,確認彼此的合法權益;美國在南海若有平衡政策,有助於降低中方對美國遏制中國的疑慮;美國不應鼓勵日本干預南海事務。對中國來說,建設活動應主要用於民用目的,對超出防禦目的和公共需求的裝備要慎重。中美還應適時建立海上事務磋商機制,降低事件風險。他認為,中國目前尚無需要單方面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
多次參加南海年會的越南“東海研究基金會”(越南把南中國海稱為東海)執行主任陳長水(Tran Truong Thuy)今年不再單純“倒苦水”,而是承認南海問題體現出“大國競爭比聲索國競爭更顯著,戰略維度比資源維度更突出”的特點。他認為,南海問題多邊化、國際化有利於小聲索方與中方談判,但多數東盟國家不願被拖入美中戰略之爭而不得不選邊,也害怕在美中討價還價的利益交換中被“出賣”,對美方支持南海問題和平解決的承諾和意圖的變數心存憂慮。
與往年中國學者孤軍奮戰相比,今年中國人在會上頻頻發聲。除了吳士存講“大道理”,還有中國的國際法專家易顯河從法律角度對中國南海主張合法性在會上進行闡述。在研討部分,有旁聽的中國外交官質問美國為何以雙重標準對待南海造島。在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的演講會上,中國專家與兩岸記者還對拉塞爾的說法發起“圍攻”,問美國在南海的中立立場何在?美軍司令登上偵察機巡航南海是否無助於降低緊張?美國對別國造島默不作聲,唯獨對中國造島大聲反對?拉塞爾的回應倒也風趣,稱美軍司令偵察飛行普通平常、無可非議,“偵察飛行好,戰鬥飛行壞”;別國造島這裡5畝那裡10畝,中國一年多造島兩千畝,是別國20年造島總和的二、三十倍,其規模、速度“非凡、驚人”,其能力與可能用於軍事投射平台的意圖,令美國和其它國家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