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修建了連接北京和張家口的城際高鐵,使得不同賽區之間的最長通勤時間不超過1小時。圖為1月6日,在G9982次北京冬奧列車媒體車廂內,媒體記者在工作。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正式開幕。北京由此成為全球唯一同時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亦即“雙奧之城”。時隔14年,雖然開幕式總導演還是同一人,但所展現的國家氣質已發生巨大改變。
香港《亞洲周刊》2月14日載文《北京冬奧巧實力展現大國自信氣質》,文章說,與2008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竭力展現中國五千年璀璨文明不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更多表現了中國的今天和未來。2月4日這天恰是立春的巧合,給了張藝謀靈感:他決定采用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推進感作為開幕式的倒計時方式。創意源於“立春”,亦是向全世界講述、或者說普及中國人的價值觀、美學觀、世界觀、生命觀與自然觀可遇不可求的良機。
從現代化場館興建與智能高鐵的硬實力,到設計思維、管理到位的軟實力,結合為今天中國的巧實力,都在全球觀衆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雖然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但美國總統拜登還是收看了開幕式。
開幕式前後,中國展開了主場外交。“習普會”釋放出強化合作、抵禦美西方圍堵的明確信號。而南美洲大國阿根廷加入“一帶一路”,在中美纏鬥的背景下,頗有“圍魏救趙”之感。包括中亞五國、巴基斯坦、埃及、阿聯酋、卡塔爾,以及波蘭、新加坡等國領導人如約參加開幕式,更讓北京進一步掌握後疫情時代外交主動。
開幕前紛紛擾擾,開幕後依舊話題不斷,加上一觸即發的烏克蘭危機似乎此時按下暫停鍵,都使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為獲關注度最高的一屆冬奧會。北京努力按自己的節奏施展巧實力,借全球體壇盛事再上層樓,邁向“優等生”國家行列。
中國承諾舉辦一屆綠色、清潔的冬奧會。在缺水嚴重的華北,舉辦一屆幾乎完全依靠人造雪的冬奧會,自是不小的挑戰。但一葉知秋,我們仍可以從本屆冬奧會實現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上得到啓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