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認同互信面談如何深化兩岸現有的發展趨勢”討論,主持人中國社科院台灣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中評社 李文輝攝)
|
倪永杰表示,他的意見第一是“兩岸關係共同論”兩岸共同參與、共同成就、共同分享。第二,兩岸和平發展是最大的民意。童振源提出的民調正確,但要補充,現在民意對大陸友善比例在上升,有積極的變化,友善在上升、不友善在下降。
倪永杰指出,未來兩岸關係怎麼走,有四個方面,一是鞏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二是增加兩岸和平發展的動力,現已到了兩岸簽訂文化協議的關鍵點。三是擴大交流,馬英九要求互設辦事處、通盤檢討兩岸條例是對的,要更深入、雙向交流,像大陸學者來台,要有多次有效簽注。四是增加兩岸的政治互信,在一個中國框架下求同存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台灣參與才會圓滿。
童振源指出,馬英九已經說了,不管南海、東海,都不跟大陸合作,還跟日本談漁權,兩岸落差蠻大。民調概念,馬英九有些話,大陸刻意忽略,像“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前途2300萬人民決定”,什麼是真實感受,有時是人民的選擇;貧富差距的產生,民進黨是有些宣傳,但不至於有力量能改變人民認知;大陸自信心問題,大陸是強大但是在硬體,軟實力就遠遠不如台灣;如果大陸真有自信,就不但要“和平發展”,還要“民主解決”,才能真正展現自信心。
至於軍事威脅,童振源引述是“中華民國”國防白皮書,2010年6月29日,兩岸簽訂ECFA,2010年7月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跑到美國,說中國政府對台灣威脅,也跟日本自衛隊講,中國軍隊是針對台灣,這是台灣告訴美國,包括軍事演習也是台灣“國安局”的資料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