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認同互信面談如何深化兩岸現有的發展趨勢”會議。(中評社 李文輝攝)
|
童振源說,兩岸關係“虛有其表”問題,建立在兩個落差,一是互動頻繁,兩岸共識非常薄弱,兩岸跨步走,舉步維艱;大陸要有信心,就要“三步走”和平發展、民主解決,未來才有統一的可能性。“○八共識”只是提出,沒有推動。他相信大陸是理性,台灣從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什麼都不提;馬英九勝出,證明民意不是盲從,也有一定理性的計算。
巫永平指出,馬英九上台後,台灣“政治正確”、政治生態、輿論環境都沒有變化,他研究過台灣教科書,讀著長大的人已經有投票權了,大家討論“建構”的影響,在2008後存在,還會繼續影響,跟誰執政無關,“建構、反建構”是大的輿論環境持續有關。第二,兩岸“交流”真正重要的關係,持續下去,未來影響比什麼都重要。第三,對共產黨的成見,一直決定外界對大陸的認識,這是錯誤的,他們一直在變化,超出想像,他們不是生活在沒有自由的社會,變化速度在加強,在價值觀上,中國與台灣、歐美老百姓對的要求,沒有絲毫差別,持續推動、加快變化,不要用成見看待大陸、看共產黨,要客觀理性判斷,用變化的視野來看待,更客觀、平和態度來看待,更客觀一些。
馬道指出,看待認同、互信,還要有第三個關鍵詞“共識”,互信要建立在認同上面,認同是一情感的過程,有一特別意識問題,兩岸認同的建構,不是做了某事,就會達成a、b、c效果,而是來自兩岸共同情感、價值觀,從歷史軌跡上,尤其從文化、社會、經貿來建構,能夠成認同,兩岸還必須要有大共識,多層面的發展,一些發展也要有共識,在基礎下,才有可能建構兩岸共同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