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 |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電(記者 陳承編譯報道)俄羅斯21日完成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的法律程序,普京於當日簽署了經聯邦議會批准的克里米亞入俄條約,以及規定其地位及邊界等細節的憲法條例。
針對此事,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於近日刊發曾在1977年至1979年擔任英國外交大臣、現任英國上議院中立議員大衛•歐文(David Owen)的評論文章,對此事作出分析。文章表示,雖然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招致西方社會批評,但西方亦應注意到克里米亞與俄羅斯在歷史上由來已久的聯繫,俄羅斯和西方社會現在所展開的針鋒相對的制裁亦不能從本質上解決關於克里米亞的爭端問題。文章認為,西方不能對俄羅斯的歷史聲張置之不理,可以參照美軍關塔那摩海軍基地的方法回租克里米亞半島。文章編譯如下:
在克里米亞進行的全民公投在國際法上是沒有法理依據的,但是並不能忽視其背後的歷史來由。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黑海艦隊以塞瓦斯托波爾市(Sevastopol,克里米亞半島西南岸港口城市)作為基地,在過去20年則是在特殊的協定之下——最近的一項協定則是烏克蘭和俄羅斯聯邦政府在2012年簽訂的——來租賃塞瓦斯托波爾市為基地的。
如今,俄羅斯不會去惹怒烏克蘭過渡政府,烏克蘭過渡政府管控著克里米亞如此多的地區,以至於它能夠癱瘓塞瓦斯托波爾的海軍基地。不僅僅是俄羅斯,很多國家腦海中都有烏克蘭的影響勢力範圖圖,即使烏克蘭的這一影響力範圍並沒有在法律上被予以正式承認。
歷史還教會了我們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當心潛在敵人的軍事包圍行動。1907年,當英國與法國和俄國簽訂同盟國協約時,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三盟友國感覺遭受到包圍。如今,俄羅斯也有同樣的感覺,因為北約的邊界正步步逼的更近。
一般來說,當民族自決權與領土主張發生衝突時,就只能通過協商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克里米亞,美國和英國在維護“烏克蘭獨立、主權以及現有邊界”——1949年12月5日,在烏克蘭把核武器歸還給俄羅斯後,英國、美國、烏克蘭以及俄羅斯聯邦在布達佩斯簽訂的《安全保障備忘錄》當中規定了這一點——方面有著特殊的地位。
俄羅斯仍然拒絕直接與烏克蘭政府談判。俄羅斯之所以心存疑慮是因為在二月,時任烏克蘭總統的亞努科維奇與反對派領導人簽署了由德國、法國、波蘭三國外長達成的和解協議。在奧巴馬總統的堅持下,俄羅斯見證了這一協議的簽訂,但是在歐盟就烏克蘭問題軟弱推行外交政策時,俄羅斯很快就把此和解協議擱置在了一邊。美國以及某種程度上英國在該協議上的缺席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