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朱松嶺 |
中評社南京4月29日電/十年前的今天,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了一甲子以來的首次會談,達成並共同發布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揭開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的大幕,展開了一幅中華民族的全新集體想象和集體存在的畫卷。中華民族是一個擅長思想的民族,國共兩黨在長期的對抗中成功地化解了矛盾,實現了和解,開啟了在和平發展中走向融合的新傳統。這個化解,最核心的就是找到了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這個基礎是兩岸關係之錨,錨定了,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這也意味著,維護共同政治基礎與推動兩岸政治關係有著直接的正相關關係。“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發布,拉台了國民黨的民氣,對2008年國民黨再次當選執政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國民黨再次成為執政黨後,國共兩黨、兩岸雙方在維護共同政治基礎、推動兩岸政治關係發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開創了兩岸關係史上的新時代。社會發展與理論嬗變相輔相成,成果需要匯集、經驗需要總結、理論需要提升,總結經驗、檢討不足、提升理論、具足信願行,才能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一、成果
和平發展時期“兩岸政治關係”的基本理論內涵包括政治互動、政治互信、政治合作、政治定位和政治對立。 由於“國家複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的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 因此政治對立問題在兩岸和平發展時期難以根本解決。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發布後,國民黨重新在台灣執政,國共兩黨有了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條件, 兩岸政治關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
(一)政治互動
2008年之前,由於堅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執政,並利用政權的力量推動“台獨”活動、製造“台獨”重大事變, 兩岸當局無法實現政治互動。民進黨執政後的台灣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其政黨黨綱更是標舉“台灣獨立”,因而民進黨執政8年間,兩岸制度性協商停擺,兩岸政治對立直接表現為兩岸政權的統“獨”矛盾。2005年4月,《國共兩黨會談新聞公報》首現“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作為國共兩黨共識,儘管此前兩黨分別依據自己的政策和黨綱“反對台獨”。2008年,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國民黨上台執政,兩岸當局首次擱置爭議、攜手合作、開拓新局、共創雙贏,兩岸主要矛盾首次轉化為在野的衝撞台灣“憲制”的“台獨”政黨及其外圍組織與支持民眾與兩岸當局及支持“九二共識”的民眾之間的矛盾。此60年未有之變局,開啟了兩岸政治互動的新模式,也給兩岸政治關係帶來新變化、新思考。
2008年,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入台,實現了與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的會面。2013年,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見面並在2014年建立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以及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首長溝通機制。此外,從2008年至今的七年,兩岸執政黨的良性互動,兩岸公權力相關部門、相關領導以合適的身份往來兩岸、協商談判,有力地推動了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
作為兩岸涉及公權力的協商管道—兩會,更是實現了兩岸政治互動歷史性突破:兩會協商地點的突破—入台;訪台層級的突破—海協會會長訪台;協商內容的突破—相繼簽署21項協議,對兩岸經濟合作、人民往來、民生保障等事務做出了制度化安排,解決諸多關係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協商深度的突破—提高了兩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保駕護航。 兩岸兩會簽署的協議,有些已經兩岸雙方法政系統加以落實,成為兩岸互動制度化的成果。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兩岸兩會的良性互動,已經將兩岸政治對立中的相當一部分低階問題轉化為法律問題加以解決,這無疑是保障兩岸和平的突破性進展。
應該說,七年來兩岸打破了太多政治互動的禁忌,樹立起了太多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里程碑,譜寫了太多兩岸政治互動的新篇章,本文也無非是掛一漏萬式的列舉。這些,無疑都將彪炳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