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文生:接受融入大陸發展 台灣別無選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6:02:43


 
  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1、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之上鞏固兩岸政治互信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提條件。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績是建立在海峽兩岸均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的,沒有體現一個中國框架的“九二共識”,兩岸的政治互信就不可能鞏固,兩岸關係的穩定局面也難以維持。“九二共識”已經成為兩岸關係無法回避的標誌。兩岸政治互信的形成固然是2005年以來國共兩黨交流互信的延續,兩岸雙方對於“九二共識”的重申與確認則更加重要。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公開宣示:“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早恢復協商”;5月26日海基會致函海協會表示:“期望貴我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早恢復制度化協商”;5月29日海協會回函指出:“我會同意貴會來函意見,盡速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會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兩岸雙方的重申與確認表明,“九二共識”不僅僅是國共的共識,也是兩岸官方達成的共識;不僅僅是口頭的各自表述的共識,也是經過雙方書面重新確認的共識。

  2008年以來,兩岸政治互信持續鞏固。在這方面,馬英九當局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馬英九不僅公開表示:“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且承諾“不論在國內或國外,我們都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2013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電賀馬英九連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複電中表示:“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雙方對於“九二共識”的共同認知越來越清晰,雙方的政治互信也越來越鞏固。“九二共識”不僅僅是國共的共識,也是兩岸當局的共識,更是兩岸人民的共識。

  2、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賴於廣泛而堅實的民意基礎。

  2008年馬英九上任之初的民意支持率也曾經達到70%以上,執政7年,滿意率卻不斷下跌,2015年3月台灣指標民調顯示馬英九的滿意率只有18%。民意基礎的低落,是馬英九執政後期面臨的重大困境。馬英九以高支持率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但是馬英九當局未能善用執政之初的堅實的民意基礎。台灣民意支持馬英九當局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然而,馬英九當局卻未能全面改造台灣民眾的兩岸心態,未能有效清理李登輝、陳水扁當政20年推行的“去中國化”的文教政策,相反,給社會各界普遍的印象仍然是馬英九當局“跟著綠營走”。民進黨攻擊馬英九當局“傾中賣台”,馬英九當局未予全力反擊,只顧洗刷污水,撇清嫌疑,卻不敢理直氣壯,甚至不惜在綠營面前表演共同“反中”的姿態。一方面,調整兩岸政策促進兩岸交流,另一方面,縱容甚至迎合泛綠陣營宣揚“反中、仇中”的意識形態。兩岸政策與文教政策、政治路線與意識形態的相互矛盾,最終導致了極個別人士主導的所謂“太陽花學運”翻轉了整個社會的民意傾向。

  馬英九當局民意基礎的流失有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原因,但是帶來的衝擊卻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馬英九當政7年來的經驗表明,兩岸政策和政治路線的調整,必須伴隨著文教政策與意識形態的改造,否則民意基礎的流失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當然,台灣民意對馬英九當局的不滿並不意味著對民進黨的滿意,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未來一年馬英九當局仍可針對台灣民意進行相關文教政策和意識形態的調整,引導台灣民意展開理性務實地思考,台灣民意也終將看清極少數人玩弄權謀、損害人民利益的本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