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台灣年青一代不應該有舊思維。
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爆發源於多方面的原因,政治上受到國、民兩黨政黨惡鬥的牽引,民進黨和“台獨”社團有意識地把台灣青年推到“反中反馬、反服貿”的前台;經濟上台灣民眾尤其是台灣青年對當局施政的不滿,積累多年的怨氣在學運中找到釋放口;文化上青年一代深受李登輝、陳水扁時期“去中國化”文教政策的影響,對大陸仍然懷有敵意、歧視、恐懼、憂慮等複雜的情緒。如果說政治、經濟上的原因是現實的易變的因素,思想文化上的原因則是深層次的歷史現實交錯的不易改變的因素。
“太陽花學運”這一代的台灣青年,多數成長於20世紀90年代的台灣政治轉型以後。在他們眼中,民主、自由是理所當然的不用思考的選擇,加上多年的民粹主義政治的影響,以及綠營的縱容與支持,因此,他們享受言論的無尺度的自由而不用擔心法律的懲處,他們進行激烈的街頭抗爭而不用擔心軍警的鎮壓。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的一代,他們的口號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自以為民主成了習慣,自由成了新潮,卻沒想到掉入了舊思維的政治陷阱中。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台灣社會逐步完成了政治轉型,但同時也是分離主義泛濫的時期,對成長中的這一代年青人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兩岸交流不斷增加,台灣社會卻殘存著“仇共、反共、恐共”的歷史餘緒;冷戰格局已經徹底瓦解,台灣社會卻仍有人希冀回到美國保護下的東西方陣營對抗的舊格局中;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潮流,台灣社會卻依然沉浸在經濟起飛年代的美夢中對外築起了保護主義的高墻。
這一代台灣青年是草莓族、是低頭族、是滑世代、是新新人類。可是新新人類千萬不要繼承舊世代的舊思維,青年一代要勇於承擔責任,也要勇於面對挑戰,不要自覺或不自覺地穿上“台獨”的外衣把自己也把台灣封閉起來。台灣青年今天的選擇將深刻地影響台灣社會明天的發展。世界在不斷地變化,祖國大陸也在不斷地發展進步。世界各國紛紛加入“亞投行”本身就是對祖國大陸進步與影響的肯定。外部世界的發展不會因為台灣社會的敵意、歧視、恐懼、憂慮而停下腳步,祖國大陸的進步也不會因為台灣社會的固步自封而遲疑等待。
6、不要過度放大認同問題。
不可否認,由於李登輝和陳水扁當政時期的分離主義政策的影響,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中國認同日益淡薄和模糊。但也不必過度誇大認同改變的可能性,從文化、血緣、地理上看,兩岸的同大於異,台灣民調顯示:台灣民眾絕大多數承認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這是基於歷史、文化、血緣、地理的認同,也是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由於兩岸政權對立的現實分歧尚未解決,要求兩岸民眾迅速實現政治認同的一致性是不現實的。多數台灣民眾(包括綠營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否認自己是中國人,所謂“中國人”與“台灣人”的認同分歧是外來力量虛構的結果。20世紀90年代以來,台灣社會就不斷發布所謂的“中國人”與“台灣人”的認同民調,這種民調的問題本身就帶有分化與挑撥的性質。
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和“九合一選舉”都與台灣青年的國家認同沒有太大的關係,絕大多數台灣青年是基於經濟原因與自主意識參與“反服貿”或“九合一選舉”投票。民進黨試圖把經濟選民與國家認同混為一談,是企圖操縱台灣青年與大陸對抗、對立的險惡用心。事實上,即使部分台灣青年參與“反服貿”或投票給民進黨、柯文哲,也不代表他們就支持“台獨”。認同問題本身是複雜的問題,是外來因素不斷敲打的結果,是虛構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