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實現了和解,開創了以“和平發展為主軸”的兩岸關係,為人民贏得了難能可貴的“穩定的和平現狀”。個人認為,穩定的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是兩岸共同努力獲得的最珍貴的價值。而這個和平是奠基在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之上的。因此,有九二共識才有和平,有兩岸和平才有交流發展,有交流發展才產生“和平正義”問題。我們今天固然應該檢討反思和平紅利的分配正義如何實現,但絕對不能因此忽略甚至否定九二共識的必要性與根本性。
第二,兩岸間建構了制度化的協商機制,以協商對話取代了衝突對抗。通過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機制,目前已簽署了二十一項協議。兩岸間的來往發展從過去的“單向、間接、失衡”模式,朝著“雙向、直接、平衡”的互惠互利互通的模式發展。兩岸的互動也從“上層、精英、學界、企業”的層面,朝向“基層、庶民、社會的領域發展”。兩岸關係的焦點不再只是聚焦在“政治、政黨、政府”密切關係,更應以“三中一青”為重點,促進兩岸間人民的互信、互惠、互諒、互解。通過兩岸人民間的更多理解與信心,為破解今後兩岸政治難題創造有利的條件。
第三,在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以及兩岸外交休兵的默契下,兩岸在國際關係方面不再進行衝撞、不在互相挖牆腳,也讓台灣儘快擺脫麻煩製造者的困境,進而走向和平倡議者的角色。台灣在參與國際空間與國際組織方面,獲得了雖不滿意但仍有進展收穫的成果。自馬英九當選“總統”以來,台灣的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國,從過去的54個大幅成長到目前的134個國家與地區。台灣也已經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 的觀察員,以及以貴賓身分應邀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此外,台灣也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簽結了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這些都是在現實國際環境下因兩岸關係的改善而獲致的不易成果。
第四,兩岸建立起涉台事務負責人的制度化聯繫機制,這對於化解疑慮減少誤解有正面積極的意義。兩岸關係錯縱複雜,涉及到單邊、雙邊、多邊等方方面面的變數,更容易受到一些意外或突發事件的干擾。在一個事件發生的當下,若不能即刻掌握正確訊息與狀況,很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解與扭曲。因此,兩岸涉台事務負責人之間能夠建立起類似“熱線”的機制與功能;對維護兩岸的和平狀態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