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伯雄提出“一國兩區”論,推開兩岸關係進入新時期後的理論研討之門。 |
|
(表1) |
中評社╱題:“一國兩區論”與“兩岸一國論”之比較分析 作者:王英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一國兩區論”可使近些年來兩岸在“台獨”與反“台獨”問題上的“主權”之爭,回歸到原先的“政權”之爭。從性質上說,“政權”之爭是一個中國內部的“法統”之爭,可望通過擱置爭議、增加共識、求同存異、協商談判的思路逐步解決。
•要準確理解“兩岸一國論”,必須將其置於一中框架核心三段論,即“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來確定兩岸一中的事實,形成共同認知”,這三句話必須一體看待,才能更好悟讀其中的善意和彈性。
•“一國兩區論”側重於“一中各表”,而“兩岸一國論”側重於“共表一中”。
•“兩岸一國”與“一國兩區”在精神上和內涵上非常接近,甚至內涵尚有“九二共識”中各自表述的精神,可彼此賦予對“一國”的各自認知,對於兩岸雙方來說,這可謂走向“突破”的重要一步。
•按照“求同存異”的原則和方法,我們將“一國兩區”與“兩岸一國”加以融合,便形成“第三論述”——“兩岸兩區一國”或“一國兩岸兩區”。“第三論述”是融合原有兩個論述之後的一個新論述,是介於原有兩個論述之間的一個折衷論述,它體現的是兩岸建構共識性思維的努力。
2012年3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京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吳伯雄提出了“一國兩區論”,①隨後馬英九在“5.20”就職演說中再度重申了“一國兩區論”②。201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出席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並致辭時提出了“兩岸一國論”③。那麼,對於台灣方面的“一國兩區論”與大陸方面的“兩岸一國論”該如何解讀?該如何評價?二者有何重疊和差異之處?如何求同存異,將這兩個論述融合成為讓兩岸均能接受的“第三論述”?基於回答以上問題,本文特作如下探討。
“一國兩區論”:意涵與評析
(一)意涵解讀與反應
台灣方面所謂“一國兩區”,即一個國家,兩個地區。具體來說,“一個中國”指“中華民國”,“兩區”是“中華民國”下面的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是特殊的關係。“一國兩區”有繁簡程度不同的三個版本,分別是簡要版、完整版和折衷版。具體說來,簡要版是指“一國兩區”;完整版是指“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一是台灣地區,一是大陸地區”;折衷版是指“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④這次吳伯雄所提“一國兩區”,先是簡要版,後改為完整版;馬英九重申的“一國兩區”則是折衷版。
事實上,“一國兩區”並非一個新論述。早在20世紀90年代,台灣方面因反制大陸提出的“一國兩制”即提出過“一國兩區”。時任台灣當局“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在向“立法院”提交的施政報告中,承認中共為統轄大陸地區的政府,並首次使用“一國兩區”指稱兩岸當時的狀態。在李登輝執政時期,“一國兩區”和“一國兩府”之概念在台灣常常被互換使用,李登輝本人則更傾向於使用“一國兩府”概念。
為便於理解和把握馬英九當局今次提出的“一國兩區論”內涵,有必要將其與20世紀90年代台灣方面提出的“一國兩區論”作一比較。
根據“一國”的虛實來劃分,20世紀90年代的“一國兩區論”有實體版和虛體版兩個版本。實體版的主要觀點是,世界上只存在一個實體意義上中國,這個中國是現在式而非將來式,在實體版中存在著“中國”究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抑或“中華民國”的爭議。在“一國”是實體的情形下,台灣方面必定堅持“一國”即“中華民國”,反對將“一國”作模糊化處理。虛體版的主要觀點是,“一國”是將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重新組建的一個新中國,其既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亦非“中華民國”;換言之,其強調“一個中國”是未來式而非現在式。在“一國”是虛體的情形下,台灣方面儘管堅持“一個中國”,但同時又堅持“兩岸對等”、“內外一致”,這樣在事實上易導致“獨台”,最終會導致“兩個國家”。
若從上述實體版和虛體版之劃分的角度來分析,馬英九當局日前重申的“一國兩區論”應屬實體版,其在提出背景、動機、內容、大陸的反應等方面均與20世紀90年代台灣方面提出的“一國兩區論”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具體參見下表:
表1:20世紀90年代“一國兩區論”與馬英九當局“一國兩區論”之差異比較表(圖表來源:作者自製)
馬英九當局重提“一國兩區論”之後,各方的解讀和反應不一,不妨從以下兩個角度來觀察和分析:
1、台灣內部的解讀和反應
台灣內部對於“一國兩區論”存在很大的分歧。首先,藍營內部普遍認同“一國兩區”所表達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內涵,認為它符合台灣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認為“一國兩區”即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即“中華民國”下轄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兩岸關係即“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與“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之間的關係。這完全是依據“憲法”架構所作的表述,且從李登輝時期以來一直如此。其次,綠營內部對於“一國兩區論”意見紛紜,莫衷一是。由於“一國兩區”依據“憲法”架構將台灣視為“中國”(台灣指“中華民國”)下的“一個地區”,無異於否定了民進黨的“一邊一國論”,否定了民進黨關於“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的政治論述,因此引起民進黨主流勢力的強烈不滿,指責“一國兩區論”是矮化台灣的論調。雖然多數綠營人士反對“一國兩區論”,但也有不同聲音,譬如有的綠營人士並未直接批判“一國兩區論”,而是強調拋出“一國兩區論”的程式不當,認為國民黨在未經台灣內部討論、形成共識前,就貿然拋出“一國兩區”,這違背了台灣的主流民意;也有綠營人士認為“一國兩區論”符合台灣現行“法律”規定。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