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文化泛漫化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隨意瀏覽電視節目,就能看到追風、扎堆的種種“文化”:有“星光大道”的選秀文化,有“非誠勿擾”的相親文化,有“開心辭典”的益智文化,有“一槌定音”的理財文化;還有抖落家藏的鑒寶文化、結伴驢友的酷游文化、解析病理的養生文化、“雞湯”經典的“開講”文化……面對這種種“文化”,不少文化人覺得“文化”被稀釋、被邊緣、被俗常、被平庸;但換一個角度,透過“文化泛漫化”的種種現象,我們看到的是文化關注著“民生取向”。
關注“民生取向”的文化在當下的確是一種含“文”量不高的文化。因此,在“泛漫化”文化中漫游的“屌絲”往往被取樂,同樣在其中“導游”的專家也難免被“拍磚”。不過雖說一邊取樂一邊拍磚,但芸芸眾生在樂此不疲中“生生不息”。對於文化的泛漫化,文化人也開始出現分化有人看到了這些“准文化”消費的市場機遇,放下“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清高而步入“著書都為稻粱謀”的俗常;有人則痛惜“精神家園”的蕭索氣象,拒絕“過把癮就死”而信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於是,文化的俗雅之爭、文化人的棄守之論、文化大師的去從之辯成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問題”。
也可以說“文化泛漫化”是這個時代的“文化問題”。“文化泛漫化”為什麼成為這個時代的文化景觀?這是一個“文化問題”。“文化泛漫化”對這個時代的文化意味著什麼?這也是一個“文化問題”。“文化泛漫化”的時代景觀應當如何應對?這還是一個“文化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文化問題”是時代文化建設的召喚!時代有“問題”不是時代“有問題”,文化有“問題”也不是文化“有問題”,“文化泛漫化”作為時代的“文化問題”是文化建設需要坦然面對、欣然比對、毅然答對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