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文房四寶之一的硯台,正呈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方面使用硯台的人越來越少,一方面它的身價反而百倍遞增。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2013上海中華硯文化暨書畫藝術展覽會”,引發了人們對這個話題的議論。
“過去,中小學生幾乎人手一個硯台。現在不僅一般學生很少用硯台,甚至有的書畫家也不用硯台磨墨,而是使用現成的墨汁。”畫家鄭伯萍說。
但近年來,硯台的拍賣行情一路上升。如2007年西泠印社“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中,估價為80萬—150萬元的“吳昌碩銘、沈石友銘石破天驚端硯”以235萬元成交;中國嘉德2010春拍“翦淞閣—文房清供”專場上,清康熙禦制鬆花石龍馬硯以425.6萬元高價成交;北京保利2010春拍,清乾隆“乾隆禦用”禦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以1400萬元成交,打破了硯台拍賣的世界紀錄。
不僅古硯和當代名家硯台身價大增,製作硯台的石材的價格也今非昔比。藝術評論家M先生數年前看中一方未經人工雕琢、天然造型的大西洞老坑端硯,討價還價,忍痛花了10萬元買下。隔年,賣家竟托人求他以30萬元購回。
硯台行情暴漲並非由於更多的人用硯台,而是由於人們將硯台作為古董或藝術品來收藏和觀賞。實用意義越來越小的硯台,變成了老唱機和黑膠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