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中國官方公布了《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基本醫保已報銷的基礎上,對城鄉居民因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再次報銷,要求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50%。 |
中評社香港9月3日電/美國《僑報》9月1日載文《大病保險新政,重在解決實踐難題》,摘要如下:
中國人有三“難”:上學難,買房難,看病難。而其中關乎民眾生命與健康的看病難題,則讓人生出更多焦慮與不安。而今,國家層面的大病保險新政終於走進公眾視野,8月30日,中國官方公布了《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基本醫保已報銷的基礎上,對城鄉居民因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再次報銷,要求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50%。
這無疑是個利好消息。當前中國社會保障環境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正嚴重透支民眾的幸福感。“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的戲言折射出的是“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的現實,農婦吳遠碧因無錢治病而切腹自醫的決絕慘烈,下崗工人廖丹為救病妻而私刻公章的“情”“法”糾結……講述了一個個因大病而將整個家庭拖入絕境的辛酸故事,更化作無數人的焦慮。中國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約有1.7億人口面臨災難性醫療支出。
面對這些難以承受的重負,醫療保障體系的改革與推進勢在必行。自2009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改意見》公布以來,中國醫改大幕已經徐徐拉開3年。作為一項關係到十幾億人健康福祉、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社會工程,中國新醫改的推進受到全球關注。期間,全民基本醫保、基本藥物、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四大制度體系建設及公立醫院探索正次第展開,全民醫保基體系基本形成,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顯著提高,更催生出陝西“神木模式”、江蘇“太倉模式”等創新模式。
但是,對於中國這個正處於轉型期、各種複雜矛盾集中呈現的國度,仍有諸多難題考驗著高層的智慧。眾所周知,醫改是個“世界性難題”,要解決並非易事。即使在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度,醫改問題仍然讓奧巴馬總統頭疼。除了各方利益的博弈,“強制購買保險是否違反了人的自由選擇權”的爭論,因不斷攀升的醫療支出而推高赤字更成為競選對手的攻擊口實。
因而,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新興市場國家,醫改都是一個需要長期推進的系統工程,更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