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別讓賦改會淪為利益角力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0 09:49:00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馬英九“總統”在新“內閣”成立之初即公開表示,將來他要退居“第二線”,而由“內閣”成員扮演第一線的角色。馬“總統”願意退居第二線,應當是基於他對“憲政”體制的尊重;然而另一方面,馬“總統”所謂的角色退讓,也不是無條件的不作為。當“內閣閣員”表現離譜時,“總統”適時提醒,總是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國防部長”陳肇敏對三一九事件的不當發言,報載就是在“總統”關切之後當事人立刻道歉。“立法院副院長”的座車規格,甚至在馬“總統”上任之前就關切奏效。現在,我們也想敦請馬“總統”關心一下賦稅改革委員會的發展。

  社論指出,事實上,賦稅改革委員會不只是即將要成立的“行政院”任務編組,更是馬蕭競選財稅白皮書中的重要政見。馬“總統”既有成立賦改會的構想,一定也參酌了島內外相關賦稅改革的情況,因此也應該會對李部長的賦改觀點有些看法。以下就把李部長過去數度對賦稅改革的錯誤想法擇要臚列,請“總統”先生暫時移防到“第一線”做些點撥,以免台灣在未來數年進入賦稅改革的災難期。

  先談賦改會的組成結構。台灣第一次與第二次的賦稅改革委員會,都是由學者專家組成的。學者專家也許會偏重理論層面的討論,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摒棄現實利益的考量,而規畫出比較完整的、不受片斷實務所割裂的稅制架構。大家都知道:賦改會與經發會不同;後者涉及的只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而前者則牽涉到互相勾稽、彼此牽連的租稅理論與法制網絡,更會影響到產業的興衰、財富的移轉、勞動的誘因、資金的流動,其研議的細緻度絕不是經發會“盍各言爾志”式的抒發所能比擬。“財政部”官員聲言賦改會要涵納業界代表或其他利益團體,那必然會使該會淪為各方喊價的戰場,“研議”的意義盡失。此外,李部長又想納進“立委”,其後果更是不堪設想;而且找立法者參與該會,也完全違反了在“行政院”下設賦改會的設置初衷。

  社論認為,賦稅制度要如何研議不是台灣所獨創,能否請馬“總統”提醒一下李部長及其部屬,多讀讀他國文獻、多想想行政與立法的角色,不要胡亂抒發個人奇想。稅改的各種意見當然要經過公聽會、政治協商等諸多過程,而包括業者在內的多方看法,也應該在那個時候涵納,但是絕對沒有理由把“立委”、業者與學者在研議階段就湊在一起,混淆了研議方案與利益折衝的角色。坦白說,如果賦改會裡有一群利益代表與“立法委員”,我們相信許多有聲望的財稅學者根本就沒有興趣參與這種無聊的會議。而如果工商代表能派人參加,那麼教師、軍人、作家、文化工作者等所有利益代表都該納入,這又會變成什麼碗糕的賦改會?

  其次,我們想探討賦改會研究的內容。李部長一再對外表示,賦改會要研究負所得稅制、要落實馬蕭競選政見、又說將來的賦改會不會反對特定意見,簡直就把參與賦改研議者當成隨人使喚的表決部隊。請問馬“總統”,您有看過這種不尊重改革研議者的所謂改革會議嗎?如果一個會議只是為了落實馬蕭政見而召開,那麼召開“行政院”院會不就好了嗎?何必要大張旗鼓、虛張聲勢、多此一舉呢?就賦稅議題而言,“內閣”閣員之中沒有任何一位是真正的財稅專家,李部長也不曾對租稅發表過任何獨到見解,為什麼卻對於重要的財稅改革有如此倨傲頑強的指導態度?這是邱“副院長”授意的嗎?設計出一個四不像的賦改會,究竟是在實踐馬蕭“成立賦改會”的政見、還是在背棄其政見呢?四十年前賦改會的主任委員劉大中已經過世三十多年了。如果劉院士在世,他看到馬政府成立一個不倫不類的“第三次賦改會”來承襲他當年的改革衣缽,又會有什麼感想呢?

  最近,科技大老張忠謀都講話了,唯有“行政院”悶不吭聲,任憑“財政部”在瞎攪和。馬“總統”,請“關切”一下台灣稅制的前途吧!我們的建議很簡單:請劉“院長”聘請一位重量級租稅學者擔任賦改會主委;所有的研討議題、時間表、委員名單等,皆由該主委與邱“副院長”協商決定,“財政部”負責行政作業配合即可,不要一再對租稅研議大放厥詞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