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7日電/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邵宗海16日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台灣五都選舉結果,即將在11月27日揭曉,但是到目前為止,選情依然是撲朔迷離,不僅困惑很多關心選情的人士,也平添不少兩岸關係的變數。
首先,是國、民兩黨在五都選舉裡怎樣才算贏?撇開兩黨負責人士所稱的數目之外,比較客觀而且能令人接受的數字,就是在五都選舉中至少要贏得三都才能宣稱“勝利”。說起來,這個結果對國民黨應該比較有利,因為現有五都裡,它在三個都會有執政優勢;但對民進黨來說,它也不盡然完全吃虧,原先的選情是顯示民進黨在五都裡,只有台中縣市的都會稍顯劣勢,在其餘四個地區均具領先。所以綜合來說,國、民兩黨若其中之一贏得五都選舉裡的三個都會,就算是“勝選”。
勝選關鍵在台北市
文章說,現在問題是,這次選舉結果極為可能是三比二,但國民黨或民進黨誰能贏得“三”這個數字,卻是至今難以確定的結果,其中關鍵地區就在“台北市”。根據最近多次民調的顯示:國民黨候選人郝龍斌與民進黨蘇貞昌都互有領先,可是彼此領先的差距,卻都在正負誤差範圍之內,這也就是說,難以判定誰能勝出。
對蘇貞昌來說,他具有贏的希望,是因為歷來民進黨候選人,從來沒有一位能像他在如此傾向於藍營的台北市,居然能拉緊中間選民與現任台北市長郝龍斌抗衡。
可是,對郝龍斌來說,他也是還有連任機會,不僅是因為他具有執政優勢,而且日前“花博”的開放,促使台北市躍上國際社會舞台,也讓不少選民重新給予他較高評價。
文章說,台北市這一仗誰勝誰負,就變成了國、民兩黨在本次五都選舉裡“搶三”的關鍵戰;但從目前台海微妙的情勢來看,也形成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過程裡一個牽動全局的“變數”。作者謹分析這項“變數”的影響所在:
第一、若是國民黨輸悼了台北市、也就將選與結果顯示勝算的“三”字、拱手讓給民進黨。這個博弈結果,國民黨恐怕輸的不只是台北市或是五都選舉,賠上的將是整個氣勢。影響所及,則是2010年的“立委”選舉是否尚可力保“立法院”多數席次,以及屆時的“總統”大選”,馬英九是否尚有機會贏得連任。
選舉結果可能引發的兩岸關係變數
這種連帶效應會讓國民黨繼續遭遇“挫折”,當然就會使得馬政府的大陸政策受到選舉較大影響,本來已經呈顯謹慎而且保守的想法,可能就此讓兩岸關係發展的步伐趨緩。再嚴重一點的說,為了力抗民進黨刻意標紅的“親中指控”,國民黨會否重塑“台灣主體意識”,就令人關切。
文章說,站在北京立場來說,當然不會樂意見到國民黨在五都選舉裡遭遇“挫折”,但因應台灣在選後可能導致的變局,總有不同的方案應對,特別是會注意到民進黨可能“重返執政”的結果。這種情況下,還要強說兩岸關係不會因這場選舉而變質,也是很難說服人的。
第二、就是國民黨在台北市輸了,首都市長就要換成在野的民進黨來當家,這就會讓中央與地方不同調的“矛盾”開始突顯。這就必然會進而影響到“兩岸關係”的層面。舉個例說,目前進行中的兩岸各層面的交流,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場次是在台北市進行的,包括即將進行的第六次“江陳會談”。如果台北市選舉結果最終是“政黨輪替”,往後兩岸會談要不要仍照原先規劃在台北進行,馬政府就要考量。而且屆時民進黨在台北市的執政者與支持者,借機造勢“杯葛”與“反對”,對兩岸的和諧所造成的破壞,現在已可預期。
第三、民進黨如果贏得五都選舉,就贏得選舉的話語權,屆時就可回頭過來標榜馬政府推動大陸政策的失敗,特別說明他們當初反對陸生來台、杯葛ECFA簽署的正當性與合理性,這一來就會平添兩岸關係的複雜性。而且陳菊的勝選,也就導致楊秋興在高雄的敗選,藉此另可封殺民進黨內對大陸政策有意溫和走向的想法。民進黨內部“仇中的激進派”會否因而興起,作者對此可能性持小心觀察的立場。至少,因為選舉而讓民進黨更有機會問鼎2012年的大位,讓北京存在較多的疑慮,因而影響到目前兩岸的氛圍,這些都是能預期的民進黨在台北市勝選後的政治形勢發展。
第四、即使國民黨在五都選舉中贏得三席,但如果只是險勝,票距相差很小,導致藍綠板塊拉近,也會使得馬政府在2012年大選之前,大陸政策更為謹慎與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