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李克強選擇進一步打破海內外、區域界、城鄉間的壁壘,同時被擊碎的,還有陳舊的觀念和思維定勢。
|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第一個任期的第二年往往特別艱難,在這一點上,各國政府都差不多。民眾第一年的新鮮感即將過去,與媒體的蜜月期也將結束,所有的力量都以一種更審慎的態度,拋開領導人的明星光環,更多去考量政策本身。
年底,尤其是一個交成績單的時候。
澎湃新聞網報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迎來了他總理任期的第二個年底,他就任於一個世界經濟很不景氣的時期,除了每一任總理都要面臨的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他還要做得更多一些。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復甦來說,中國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甚至被寄望成為此次全球經濟復甦的“發動機”。
細數他就任總理以來的歷次講話:“簡政放權”、“合理區間”、“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是其中最集中的關鍵詞。還有許多先前從未聽說過的提法:“負面清單”、“責任清單”和“權力清單”。
在春天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李克強提到了今年的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
作為預期目標的7.5%僅比1999年的7.1%略高一點。事實上,一到三季度,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是7.4%。
“我一再講,合理區間是指經濟增長率不低於7.5%左右,所謂左右,就是高一點、低一點都是正常的,都處於合理區間。”李克強專門這樣講過多次。但即便如此,李克強並未採取大規模的“強刺激”,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權”。
“放權”並不是無為而治,相反,這需要更堅定的決心和更大的勇氣。
這既需要自信,還需要更多人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