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本港向上流動狀況近年一直備受關注,立法會秘書處昨日發展有關“香港的社會流動”《研究簡報》,發現本港整體勞動人口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實質增長大幅放緩,更被小型住宅單位平均售價升幅遠遠拋離。秘書處建議社會積極開拓創意產業並擴闊經濟基礎,改變過去過分偏重地產和金融業的局面。
據《星島日報》報道,研究結集了包括香港大學和香港教育學院等多個機構早前發表的報告,確認本港現時面對社會流動情況弱化問題,其中工資方面,在一九七六至一九九六年的二十年間,本港整體勞動人口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累計實質增長高達一點三九倍,但是自從九七回歸至二○一三年的十六年間,相關累積升幅僅為一成四。
報告分析,本港經濟放緩緣於連串外國衝擊,除了亞洲金融危機和“沙士”之外,內地與世界經濟日漸接軌,本港中介角色受到削弱也是主因之一;收入增長大不如前,物價升幅則高得驚人,以市民最關心的樓價為例,在二○○六至二○一三年期間,本港小型住宅單位平均售價累計上升一點八八倍,同期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只有三成增長。
除了人工、物價,研究亦聚焦於職位增減情況之上,在整體勞動人口中,擔任高技術職位的人士,即經理、專業人員及輔助專業人員的比例,由九一年的二成三增至二○一一年的三成九,增幅顯著,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從二○○○年初起出現的升幅,大部分只是受到輔助專業人員職位增加的帶動,反映了如經理和專業人員等薪酬較高職位相對有限。
倘若仔細觀察十五歲至二十四歲青年就業情況,其從事如服務和銷售等工資較低工作的比例更加逐步上升,由九一年的二成一增至二○一一年的三成四,自二○○一年起的十年間,就有更多十五歲至二十九歲持有學位青年從事文員及服務或銷售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