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近期,湖南省郴州市二中高569班家委會家長用班費違規宴請6名教師,并贈送紅包,引發網友熱議。
隨後,家委會再涉事端。據當地省直單位機關幼兒園某家長向長沙市民熱綫12345反映,其通過家委會成員掃碼繳納了2000多元各式費,也沒有開具相關的費用收據。
2018年年底,有媒體對2004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1%的受訪家長加入了家委會,70.3%的受訪家長坦言家委會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困擾,63.8%的受訪家長建議家委會定期換屆,59.7%的受訪家長建議加強對家委會的監督。
“家委會”這個近年來湧現出的新名詞,時下似乎頗為搶鏡。但伴隨家委會而來的問題有哪些?應該如何解決和防範這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綫上綫下毛遂自薦 進家委會或存私心
如今,不少學校都成立了家委會,希望通過家委會來促進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但隨之出現的問題也不少,如家長拼背景、比資源,家委會的孩子更容易得到“照顧”等。
家住北京市豐台區的劉蘭(化名)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一直到一年級,她都是家委會成員。“孩子入園入學,家長之間不太了解,可能因為老師知道我是全職媽媽,就指定了我來當家委會成員。也有家長自願報名進入家委會。”劉蘭說。
據劉蘭介紹,她目前主要負責管理班費,記錄每筆賬目并公示。孩子所在學校的家委會有宣傳組、咨詢組、督學組和調解組4個小組。宣傳組會協助開展家庭教育講座,咨詢組通過多種形式為家長提供咨詢服務,督學組主要關注學校教育教學的動態,調解組主要負責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
劉蘭坦言,自己進家委會有一點私心,“家委會成員和老師走得更近一些,加入家委會能讓老師多關注自家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