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發泡餐具為何解禁還需多解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31 15:01:37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禁而複出,但僅憑一紙號令還不足以完全解除公眾對此事的諸多疑惑,消費者能否放心地使用發泡餐具,離不開社會廣泛的討論和相關部門充分的解釋。

  首先,公眾需要以科學為基礎的嚴謹答覆。十四年前,國家經貿委之所以對發泡餐具發出禁令,其理由是發泡餐具在生產環節使用發泡劑,會破壞大氣臭氧層,在使用環節也容易產生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使用後難以降解又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回收和處理難度很大。正是基於對政府部門的信任,這些年來很多消費者自覺地抵制了廉價的發泡餐具。而現在國家發改委又擺出了五條解禁的理由,當初觸目驚心的問題似乎都不成問題了,使用發泡餐具反而成了節約資源的行為。

  不可否認,科技在進步,社會環境也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主管部門在發泡餐具的使用上可以做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而公眾很難做到“腦筋急轉彎”,他們不禁要追問,究竟是什麼因素改變了主管部門的認識,是科技進步,還是產業調整?另外,有些解釋本身就是一個“問題”,比如“國際上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在使用”這一條就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因為這個事實在當初發布禁令之前也是存在的,時隔十四年把它作為解禁的理由,有“選擇性引用”的嫌疑。即使美國、日本等國家從不拒絕發泡餐具,也應該看到他們所建立的回收體系是我們在短時間內很難效仿的,像日本就要求消費者把發泡餐具清洗乾淨之後再交到特定回收點,而從我們現在的國情看,做類似的回收幾無可能。

  能否對發泡餐具開禁,關乎企業利益和市場效率,更關乎公眾健康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決策時必須以後者為重。要維護公眾的利益,又必須有公開透明的決策程序作保障。據說發改委方面在解禁令發出之前也徵求了環保部等多個部門的意見以及協會、專家的意見,但從解禁之後的輿情看,徵求意見的過程還不夠公開,沒有給公眾相應的發言機會。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既要聽支持的聲音,更要聽反對的聲音。一些行業協會因為與會員企業的利益關係,容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說發泡餐具的好處,相對而言,超脫利益格局的聲音就顯得彌足珍貴。如果事先能借助公共媒體等平台進行廣泛的討論,公眾或許就不會對發泡餐具的解禁感到愕然。日前,有媒體又爆出一些塑料企業運作發泡餐具複出的“公關合同”,其中公關費用高達450萬元。企業為推廣產品做公關無可厚非,但這種公關應該是對面對公眾和市場的宣傳,而不能與主管部門進行利益勾兌。現在公眾擔憂,發泡餐具複出的背後存在利益誘導,這時急需主管部門主動澄清決策的程序,這比談論衛生標準和資源再利用更迫切。

  當年發泡餐具製造了“白色污染”,為了禁用又大費周章,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現在,解禁一定要全方位地權衡利弊,慎之又慎。要知道,禁用十四年都沒有讓發泡餐具完全退出市場,一旦污染重來,再禁就是難上加難了。(時間:3月30日 來源:齊魯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