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禁令在14年後一朝而解,引發軒然大波。為什麼解禁?該不該解禁?成為頗有爭議的話題。該如何評價這項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政策?
政策制定的起因和決策過程是人們首先關注的方面。一項政策的形成,往往少不了相關行業的推動。事實上,從相關信息看,對此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禁令,輕工聯合會、中塑協等5大行業協會持反對態度,並一直在為其“平反”而奔走呼籲。行業協會給出的理由並非沒有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政策的形成過程中,行業利益和部門利益是否超過了社會公眾利益?在重大環境決策出台前,本應借助聽證會等形式充分聽取各方民意,而此次解禁,決策部門僅依靠行業協會專家和環保、食品安全鑒定等相關部門的意見便作出決策,是否不夠民主透明?
一項政策推出前,我們還應考慮其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因為無法執行的政策會損害政府的公信力。但在這方面,“解禁令”和“禁白令”一樣,都令人存有疑慮。當年將一次性發泡餐具納入淘汰類產品目錄時,是在科學依據、公眾宣傳、執法資源等方面都無充分準備情況下發布的禁令,導致該禁令在許多地區成為一紙空文,甚至因為PS餐具在名義上已屬非法,讓政府和企業缺乏介入其回收處理工作的意願,實際上可能惡化了白色污染,北京和華南地區相關回收企業的倒閉即為實證。而本次解禁,距離5月1日正式解禁僅有1個多月時間,相關的配套措施目前仍未見公布。生產許可管理、行業准入、回收體系建設、環境保護和監督執法,這4大方面的監管能力能否不辜負支持解禁的專家們的樂觀態度?我們尚不得而知。
此外,我們也不能就單項政策談政策,而要考慮新政策與大環境、與國家總體發展目標的協調性。5大行業協會專家向公眾解釋,一次性塑料發泡餐具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是無毒無害的,在與其他一次性餐具的比較中是性價比高、能耗低、回收率高的。這固然有理,但在當前全民關注環保、強調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總有一股“違和感”。PS餐盒作為已經被大量濫用的一次性用品,本身應該像塑料袋一樣被限制生產、流通和使用,而不是簡單地解禁。在當前不少酒店開始取消一次性用品,許多“六小用品”廠家停產轉產的時候,在商家和公眾都開始形成有節制地使用一次性用品的社會氛圍時,我們更應該引導公眾進一步減少對一次性用品的消耗,想方設法讓PS餐具這類一次性用品行業在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上進行。
總之,“禁白令”似乎不能一“解”了之。對一次性用品,“禁”要清楚,“解”要明白,更要做好逐步限制和減少其使用的工作,為樹立低碳生活習慣留出更多的可行空間。(時間:3月30日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