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解放軍WZ523式步輪式裝甲車。 |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尤其是酷暑、嚴寒等條件下,武器裝備的性能和形狀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會給操作使用帶來新的考驗,影響作戰能力的充分發揮。嚴酷的自然環境也會制約和降低軍人的戰場行動能力。如何使人與武器裝備適應極端自然環境的嚴酷考驗,始終保持最佳結合,是軍隊保持和提升作戰能力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國軍網報道,凌晨,陸軍第39集團軍某機步旅的作戰值班室猛然電話鈴聲大作。“應急作戰預案啟動!”“全旅緊急出動!”……“鐵流—134”冬季實兵演習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此時的氣溫接近零下20攝氏度。演習全程長達11個晝夜。
對於剛剛完成改制換裝不久,人員裝備“大換血”的該機步旅來說,這無疑是一場來自“寒冷戰場”的大考。然而,旅長劉紀遠卻很興奮:“這恰恰給了我們一個檢驗部隊能否整建制形成戰鬥力的好機會。”
對“5毫米現象”舉一反三
“報告!222車擊發後炮沒打響。”
2013年12月11日上午,右翼主攻群編成內一輛坦克,在進攻戰鬥中出現“啞彈”險情,坦克五連排長、車長沈孝雨立即上報。
“檢測閉鎖器接通情況、檢查炮栓關栓情況、檢驗擊發電路,在安全時間過後改用手動擊發。”連長陳健華立即拿出處置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