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木心,一個無解的迷

http://www.CRNTT.com   2013-03-17 11:48:59  


 
鏈接:

孫鬱:我們讀書界對於木心的價值還是低估了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評論家張檸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稱,“對木心的評價是過高的……應該是有邊界的”,“從文學角度來看,木心的文字當然沒有“銜接古今”這麼高的地位。”對於木心的評價迅速成為文化界的關注熱點。

  木心,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烏鎮,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定居紐約。曾是陳丹青的導師。2011年12月21日木心因病在故鄉烏鎮與人間匆匆而別,享年84歲。84年,木心始終孑然一身,惟有文學與藝術相伴。其代表作有《瓊美卡隨想錄》等。2006年起,在陳丹青的推介下,木心的作品得以陸續和讀者見面,讀書界甚至將2006年稱為“木心年”。木心真的過譽了嗎?

  木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家,他銜接了古代文學傳統與五四文學傳統。對待木心,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理解,看法一致是不可能的。但就我看來,木心這種作家在當代社會是非常稀少的,我們的社會,特別是讀書界,對於木心的價值還是低估的。不能因為陳丹青力推他,就說他是被高估的,整個批評界對他還是沉默的。

  他是一個孤獨的實驗者

  我們當下的小說家、散文家、批評家等,很少有文章學的理念,文章不注意章法。六十年來,那些好的傳統都已經消失,但木心繼承了這些傳統。讀他的作品,發現漢語有無限表達的可能,他在對漢語表達的實驗,有自己的特點,是苦苦摸索出來的。或者說,他是一個很孤獨的實驗者。單就《瓊美卡隨想錄》講,很多作家不能抵達他的水準。對於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他找到了屬於自己不同於別人的表達方法,他對於漢語修辭內在可能性的探索,延續了民國的古樸之風。

  《文學回憶錄》里邊那些對於文學家和作品會心的表達,都很精彩。我們現代的很多文學史,除魯迅 的《中國小說史略》外,沒有這樣的本領。很少有一個人能把文學史以這樣一種精妙的方式表達出來。他不是道學氣的,職業學者氣的文人,他與古人有一種會心的地方,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文字是些非常原生態的感受。

  他是一個思想的流浪漢

  像我們這些受當代文學教育理念熏陶過來的人,不太容易喜歡木心。很多大學的教授、老師,喜歡木心很難,因為我們接受教育的模式不一樣。木心不在學術體制與文學體制里。他很純粹,是一個自由的流浪漢,思想的流浪者,是沒有依附在任何一個肌體上面的獨立的人。

  很多年輕人喜歡木心,這是一種希望。他們是非常厭惡一些作家和學者的文章的。我們那些八股文式的教育有意思嗎?我們很多的語言和思維都是流行色里,而木心沒有,所以年輕人會喜歡他。關於木心的作品是否介入時代,我想單就他這種文體的出現,就是對時代的嘲諷,我們在用一些八股文的,陳詞濫調的語言表達看法,但他沒有。不是金剛怒目的人才能寫出偉大的文章,平淡的智性的文章同樣有社會批評在里邊的。關於他的文章,是一種老清新,我想這種說法也是可以的。要心平氣和地看,在民國時期,這種文體家很常見,但是現在就很少。

  不能把他當神

  當然,不能把他當做神,這是毫無疑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弱點,包括魯迅。面對木心,首先要心平氣和地了解、閱讀他。讀者可以各取所好,批評家也可以從自己不同的觀點來看,沒有問題。木心在個別一些文章上,確實有為表達而表達,顯得做作的痕跡。他有自己的問題。陳丹青力推他,引起一些爭議,也很正常。魯迅說過,專家在非專業領域發言都會露怯的,但是要允許每個人都有所表達。陳丹青不一定了解文學界的事兒,但是要允許他這樣看待木心。他作為局外人,發現了文學中的問題,並以木心為例,思考智慧與趣味的表達何以可能。這對文學圈內的人的刺激是必要的。

  中國當下的社會環境、文化生態都很單一,木心的存在會豐富我們的表達。從這點上說,我們應該感謝他。當然,我們也可以批評、討論他。這種討論越多,越可以刺激我們的文學。一個作家被爭議很正常,像賈平凹、莫言等,人們對他們的看法不一,但不影響他們的傳播。現在重要的是文學能否有多樣的生態,我們現在的生態是有問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整個社會,特別是讀書界,對木心的價值是低估的。

  口述:孫鬱(作家,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 文字整理/新京報記者 於麗麗 來源:2013年03月13日15:15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