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張鳴:方舟子不可能“自編自導”

http://www.CRNTT.com   2010-09-01 09:29:52  


 
  方舟子把從事科普寫作和基於生物學範疇展開的學術打假視為一個整體,旨在普及科學理性和科學方法。早年在大學時代,他就對中國社會的科學素養有所觀察。彼時整個社會,對於氣功和特異功能的追捧有點走火入魔。大約是在1987年,全國第二屆特異功能大會在中國科技大學召開,方舟子臨場觀摩了兩個最終失敗的表演,從此不再輕信這些玄而又玄的超科學現象。

  在美國的10多年留學生活,對方舟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接受了一套嚴謹規範的科學訓練,知道了科學研究是怎麼回事兒,也知道了與國外相比,國內在這方面的差距。每周,他們會有一次論文介紹,從任意一本雜志中挑出一篇文章講解,之後大家進行推敲,討論實驗證據能否成立。此外,每周他們還有一個實驗報告,擺出證據以供深究,對於實驗邏輯窮追不舍。

  “探索、懷疑、實證、理性,這四個方面跟科學是不可分割的。不要輕信,要講證據,你為了這個可以無所顧忌。”

  方舟子把這樣一套科學方法帶了回來,希望對中國的科學理性化進程有所裨益。但在一個工於粉飾和偽裝的社會裡,雖然人們都認同科學的重要性,撒謊也難免成其為風氣,迷信或偽科學的東西泛濫。心術不正的人,輕而易舉就可以登堂入室,招搖過市。

  “這個社會就是騙子的樂園,造假成本很低。”彭劍說,“越是能忽悠,越是能煽呼的人,反而是混得最好的一批人。”

  路遇不平,即刻就要拔刀相迎。方舟子從此走上了一條快意恩仇的路,然而隨後就陷入了一場抽刀斷水水更流的糾纏和反複。

混在中國

  在中國這樣一個講究一團和氣的傳統社會,方舟子在學術問題上的表現不夠客氣與寬恕。身邊的一些朋友就勸他,希望他可以表現得更為圓潤、緩和並富有技巧,但這毫不奏效。

  “勸他不行,會不聽你的。”武警總醫院病理科主任紀小龍說,“也不是說不揭露,揭露是對的。我們的意思是不要那麼激烈,但對他來說無所謂,他還是用他自己習慣的語境和風格。”

  紀小龍在醫學界負有聲名,方舟子遇到一些專業問題會咨詢他。在他眼裡,方舟子天真而不世故。他們的第一次合作發生在2004年,當時四川雅安有一個老中醫在碧峰峽淩空懸掛,宣布絕食49天,堪為奇談。司馬南斥其為騙術。在一次會商中,方舟子負責搜集國外類似魔術表演的揭示性材料;紀小龍負責從醫學層面解析49天絕食的毫無可能,司馬南則通過拆解魔術的角度來揭穿迷局。那一次,絕食一方要求司馬南前去現場驗證,但司馬南江湖閱歷豐富,沒有被誑去。紀小龍說,要是換作方舟子,他保不准就要去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上去踢幾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