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

http://www.CRNTT.com   2011-03-30 14:03:02  


 
  我另外想談的一點是,新文化運動在全國各地的進展,有很大的差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當然不用說。湖南、四川、浙江是新文化運動比較先進的地區。其他地區就要滯後一些。

  比如福建。據鄭超麟回憶,1920年春,福建的學生才開始鬧“五四運動”,開始接觸新思潮。1919年11月,剛從福建省立第九中學畢業的鄭超麟前往法國勤工儉學。在上船以前,他“不知道五四運動有愛國以外的意義”。在船上,他第一次與“外江”學生接觸,發現那些“外江”學生流行看《新青年》等“新思潮”雜誌,而此前他只熟悉禮拜六派的雜誌,對《新青年》一類雜誌聞所未聞。與他同船赴法的30多名福建學生也都是到法國以後,才開始閱讀從國內寄來的《新青年》等雜誌,在抵法半年乃至一年之後,才學會寫白話文,學會談新思潮。

  1922年,北大入學考試,國文題目共有兩道,其中一道是作文,題為《述五四運動以來青年所得之教訓》,沒想到有不少中學畢業生竟然不知“五四運動”為何事而繳了白卷。

  作家艾蕪、沙汀、何其芳均是四川人。艾蕪的家鄉新繁縣,距離成都只有三四十裡路程。他就讀的新繁縣立高等小學,校長吳六如是吳虞的侄子,五四運動前,學校圖書館就訂閱了《新青年》等刊物。故艾蕪較早接觸到了新思潮。沙汀的家鄉是安縣,地處川西北。直到1921年夏,沙汀還不知陳獨秀、胡適、魯迅是何許人也。1922年秋,沙汀入成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才開始接觸新思潮和新文學。與沙汀比,何其芳接觸新思潮的時間更晚。直到1927年,在四川萬縣上中學的何其芳還不知道五四運動,當地教育界依然視白話文為異端邪說。

  最後,我想談一下新文化運動的主題。

  三年前,有人送我一套《新青年》雜誌的電子版。這套電子版的一個最大優點,是可以進行主題詞檢索。我拿到這套光盤後,試著進行主題詞檢索。檢索什麼呢,長期以來,我們談論新文化運動和《新青年》雜誌,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民主”與“科學”。於是我首先想到檢索一下“民主”與“科學”這對主題詞。

  但是檢索的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新青年》雜誌自1915年9月創刊,至1926年7月終刊,總計發表各類文章1529篇。其中專門討論“民主”的文章,只有3篇。專門討論“科學”的文章多一點,但也不過五六篇。

  考慮到談論民主和科學的文章,不一定標明在標題上。於是我又檢索了《新青年》雜誌中“民主”、“科學”兩個主題詞出現的頻度。檢索的結果是,民主僅出現了260次,“科學”一詞的頻度高一些,但也只出現1907次。在總字數多達540萬字的《新青年》雜誌中,“民主”和“科學”這兩個系列的主題詞,出現的頻度都相當低。

  當然,我也檢索了“民主”和“科學”的同義詞、近義詞。檢索的結果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檢索以後,我很納悶:為什麼學術界一直認為“民主”與“科學”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大思想主題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