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胡凌煒:兩岸關係制度化目標與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4-03-30 00:36:43  


兩岸關係制度化機制推動和平發展進程
  中評社香港3月30日電/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胡凌煒研究員在《中國評論》月刊?3號發表專文《兩岸關係制度化的目標與路徑》,作者認為:“兩岸關係的制度化不是簡單地將兩岸關係的現狀固定下來,而是建立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逐步消除兩岸分歧,凝聚兩岸共識的合理制度。通過兩岸關係的制度化建設,規範兩岸雙方的行為,維護兩岸雙方的利益,建立和諧的兩岸關係,為全面推動兩岸社會的發展與融合,實現兩岸的共同繁榮提供制度保障。”文章內容如下:

  為了確保未來兩岸關係能夠保持和平穩定的發展勢頭,大陸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加強制度建設,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①台灣馬英九執政團隊也多次強調制度化的重要性,表示“自己一直都相信制度,相信建立制度比個人的態度更重要,因為制度是代表眾人的態度,事實上,我們一步一步建立在穩定的結構上,不論誰來當政,都要這樣子走,才能為台灣帶來永續的和平跟繁榮”。②兩岸執政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出要鞏固深化兩岸關係,使之制度化。本文將從制度的定義和功能的視角對兩岸關係機制化建構的目標與路徑作一簡要分析。

     制度的定義與功能

  (一)制度的定義

  關於制度的定義。不同學科、不同學派的學者往往基於學科和研究視角的不同,作出不一樣解釋。綜觀各學科及其學派的研究,關於制度的定義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廣義文化的制度定義,結構功能主義的制度定義,社會交換和博弈論的制度定義,社會交往和社會互動論的制度定義,心理主義的制度定義,社會組織論的制度定義,預期行為理論的制度定義等。其中,索爾斯坦·凡勃倫作為制度學派的創始人,認為“制度實質上就是有關個人和社會的特定關係及特定功能的一般思想習慣,而生活方式是由社會發展的某一特定時期或某一特定階段通行的制度的總和構成的,因此可以從心理學方面概括地稱之為一種流行的精神態度或生活理論”。③哈耶克作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新自由主義者將制度與預期相聯繫,認為“制度必須被定義為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能夠根據他們各自的專有知識形成對他人的行為預期。這種預期通過使人們行動的相互調適成為可能,從而被證明是正確的”。④

  以上這些定義雖然側重點不同,但都道出了制度的部分內容或制度的不同方面,對這些內容和方面的有機整合可以看出制度基本結構的輪廓,即“制度是在社會或群體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調節、規範其中各行動主體之間互動關係和互動行為的社會規則或規範”。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