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張賢亮價值不止存於文學史

http://www.CRNTT.com   2014-09-29 10:24:45  


 
張賢亮身上的雙重價值

  2014-09-29 07:13:33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喬杉 

  9月27日下午兩點左右,作家張賢亮走了,曾經寫下短篇小說《靈與肉》、中篇小說《綠化樹》、長篇小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一批著名小說的作家張賢亮走了。這一刻,他把世人送給的毀譽,再一次還給了世人。(9月28日《新京報》)

  雖然今天的年輕人,對於張賢亮可能有些不熟悉,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上世紀80年代,那個洋溢著文學和理想的激情歲月,張賢亮是中國最炙手可熱的三四個作家之一。與莫言相比,張賢亮差的可能只是一個諾貝爾獎。

  張賢亮這一生具有傳奇性。早在上世紀50年代,張賢亮就開啟了文學之旅,卻又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時隔20多年才重新走上文壇。再出文壇的張賢亮,一出手就是不凡,但正當文學事業走向頂峰時,張賢亮卻在90年代初,悄然轉身,創辦了西部影城。今天年輕人對張賢亮的陌生,應該說與這一轉身,有著很大的關係。

  張賢亮可能是中國第一批下海的作家。張賢亮不僅率先喊出“文化是第二生產力”,較早把文化分為事業和產業,而且帶頭下海實踐,創辦了西部影城。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張賢亮把寫作和做生意,稱為是“兩個孩子”,“都是自己的心頭肉”。張賢亮用自己的實踐證明,文學和商業並不矛盾,文化嫁接商業能夠開出絢麗的花,一個好的文學家依然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在這個彌漫著消費主義的時代,人們更推崇一些外在的、物質的,特別是商業的成功。這也是讀書無用、文學無能的功利起點。張賢亮的一大價值,就在於提供了一種文化與商業跨界的可能,讓人們看到了作家的另一種潛能。當然,文學和商業有很大不同,而且文學自有價值,我們也不希望作家紛紛跨界證明價值。但我們反對把作家排斥在商業文明之外,反對把文學貼上不值錢和從事文學沒前途的標簽。當前擺在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在這個商業社會,維繫文學的道統,維繫作家的尊嚴,不把文學和作家擠下商業文明的快車。

  張賢亮身上有雙重價值,從事寫作的張賢亮,從事文化產業的張賢亮,都值得人們矚目。張賢亮曾講,“我在作家圈子裡是最有錢的,在有錢人圈子裡是最有文化的。”給文學打開一扇明亮的窗口,給作家一個有尊嚴的生活,或是對張賢亮的最好紀念。對文學的重視和反哺,也必然惠及整個社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