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國區域經濟“大哥”之争

http://www.CRNTT.com   2009-03-01 08:21:14  


 
  中部六省至今沒有形成一個有機聯繫的經濟區,也沒有一個公認的“大哥”。因此,在中部形成統一經濟區之前,必定是一個“無龍頭時代”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金明大 合肥、武漢、鄭州報道  

  “不東不西,不是東西。”這句略含貶義的順口溜曾經是中部地區的自嘲之語。中部地區是指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六省。

  中部地區的問題,很早就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抓緊研究制定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規劃和措施。2006年4月,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的頒布,“中部崛起”戰略正式拉開序幕。

  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經濟學家徐逢賢教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不僅是我國國民經濟現代化發展戰略的客觀需要,也是推動中國經濟全面振興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措施,更是實現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規律。

  借著“中部崛起”的東風,中部六省紛紛開始發力,尋找發展良策,謀求率先崛起。

  湖北“武漢城市圈”爭當中部崛起的“支點”;湖南在加快長株潭城市一體化建設的同時,2006年又啓動了“3+5”城市群建設研究;河南“中原城市群”規劃正式發布,欲撑起中部崛起的脊梁;在這方面動作稍顯緩慢的安徽省,2006年相繼通過沿淮、沿江兩個城市群規劃;江西提出建設“昌九工業走廊”;而山西省2006年也專門召開高規格的城市建設工作會議,高調提出打造太原城市圈概念。

  “龍頭”之爭其實是優惠政策之爭

  就在中部崛起大幕剛剛拉開之際,一場“龍頭之爭”已經悄然上演。

  2005年的全國“兩會”上,中部六省聯合提交了《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提案》,在隨後的討論中,兩會代表和委員對“中部龍頭城市”一直爭論不休。

  此前,2004年12月14日,河南一家媒體刊發報道《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首次提到了中部“龍頭城市”概念。

  2005年3月8日,《北京青年報》委托友邦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使中部“龍頭之爭”驟然升級。

  此間,時任武漢市市長李憲生公開稱,作爲中部地區惟一特大中心城市的武漢,理應在中部地區崛起中有所作爲,在中部地區實現率先崛起,“成爲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支點。”

  之前,長沙市統計局發布的分析報告表明,長沙已經成爲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戰略要地,“應成爲中部崛起戰略的首發城市。”

  而來自河南的全國政協委員張濤則建議國家大力支持“以鄭州爲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設”,尤其是要大力支持鄭州的經濟發展。

  同年9月,時任武漢市委書記苗圩在接受《香港商報》采訪時强調,武漢市作爲中部地區惟一的特大中心城市,“誓當中部崛起龍頭。”

  3個月後,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昆侖則稱,“鄭州是中部地區的龍頭。”

  雖然各方各有道理,但“龍頭之爭”始終沒有結果,幷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繼續蔓延。

  2006年2月16日,合肥市政府一位官員稱:“合肥要率先成爲中部崛起的龍頭城市。”

  2007年3月,媒體在以“中部崛起看龍頭,五大變化看安徽”爲標題的報道中稱,安徽在2006年發生的一系列重要變化,正在促使這一省份向“中部崛起的領軍地位”邁進。

  同年8月 ,一篇刊登在《當代廣西》雜志的文章,則用了這樣的標題:中部崛起的龍頭城市—— 南昌。

  兩個月後的10月23日,時任長沙市市長譚仲池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長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地區完全有可能成爲國家改革開放的一個新試點,“成中部龍頭很有信心。”

  有專家分析說,“龍頭之爭”表面上看起來是各方實力的角逐,其實是優惠政策之爭,“骨子裏是期望國家在出臺中部城市群規劃的政策時,能給予自己更多的傾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