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如何避免“官員不作為”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1 11:23:48  


 
  首先,需要再分權。集權是為了克服既得利益對改革的阻力和反對,而集權本身不是最後的目標,要推動改革,就需要再分權。改革者需要權力,沒有權力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中央政府是改革的頂層設計者,也是一些領域的改革主體,例如財政稅收、金融等。但在很多領域,中央本身不是改革的唯一主角,地方政府、企業和社會才是主體。因此,在向既得利益要回權力之後,要重新把權力下放到改革的主體者那裡。行政審批權的大規模下放是個起點。現在政府不作為了,但理論上權力仍然在政府手中。如果不能分權,企業和社會也不能作為。

  第二,要處理好改革的法律基礎問題。以往中國的改革經常都是領導人個人意志的體現,領導人一換,一項改革就不了了之。改革的法律化可以使得改革不會因為領導人的更替和變化而中斷。同時,改革沒有法律基礎,也很容易受到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社會壓力一出現,改革就半途而廢。法律基礎上的改革可以改變這種局面。

  但是,改革要進行下去,就需要處理好改革和現有法律的關係。在中國,改革經常是需要突破現有法律框架的。中國的改革開始時往往是“非法”進行的,一段時間之後才去修改法律,把改革合法化。如何處理這一矛盾?

  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中國首先需要清理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中共是唯一的執政黨,長期執政,在法律和法規上只能做加法,很少能做減法,因為後來的領導層往往不能否認前任所制定的東西。更為重要的是,現行的很多法律和法規,大都是把以前的利益合法化。要改革,首先要把惡法、不合時宜的法律和法規清除,之後再立新法,這樣既為改革清除障礙,也為改革提供法律依據。

  第三,處理好多元化改革目標之間的關係。三中和四中全會推出了全面推動改革的方案,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是要有一個先後秩序,尤其要找到突破口。突破口仍然很重要,沒有人或者領導集體,能夠同時推進這麼龐大的改革計劃。如果真的推動了,更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顛覆性”結果,這是必須竭力避免的。改革還是必須循序漸進。同時,改革目標的優先次序也非常重要。例如,要處理好不動產登記和私有財產保護之間的關係。在不動產登記之前,首先需要制定保護私有財產的法規;否則財富就會外流。原因很簡單,首先要把財富保護在中國國內,然後再講分配方面的公平。改革的突破口和優先次序的確立,更有助於解決官員的不作為問題,給他們一個行動路線圖。

  第四,要處理好民意和改革之間的關係。改革者必須處理好老百姓的短期利益,和整體社會的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只要是符合社會的長遠利益的改革,即使遇到了不利的民意,也是需要做的。新加坡政府就是這樣做的。改革不能被少數人的利益和民意所挾持。少數既得利益集團經常通過各種方式挾持民意。在社交媒體時代,少數人很容易挾持多數人的意見。正如毛澤東曾經說過的,政府既不能當人民的大老爺,也不能當人民的尾巴。看著民意治國,只能越來越糟糕。政府應當進行有利於整體社會利益的改革,贏得民意的支持,而不能讓一些民意挾持增進社會整體利益的改革議程。

  第五,要處理好反腐敗運動和提供激勵機制之間的關係。政府官員的“亂作為”就是腐敗。通過大規模的反腐敗運動,現在基本上遏止住了“亂作為”,但沒有提供另外的激勵機制,這也是目前官員不作為的經濟因素。這方面,中國有很多的改進空間。主要有三個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