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唐翼明:包容、多元、共通,我的“中國夢”

http://www.CRNTT.com   2014-02-12 13:23:50  


 
中國有士紳傳統

  時代周報:你的父母在1949年將三個孩子留在鄉下,而去了台灣。後來你父母有沒有跟你談起1949年變局對他們人生的影響?

  唐翼明:當然有,1949年的變局對他們的影響太大了。尤其是我的父親,他是蔣介石身邊的人,看到陳布雷自殺,看到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家國的變故對他們的精神影響很大,所以我父母後來都成了很虔誠的基督徒。三個孩子都不在身邊,這種精神的痛苦,只有靠宗教來慰藉,“一切都是神的安排”是我父母的口頭禪。我跟我弟弟後來居然都還過得不錯,都有成就,他們就更覺得這是神的安排了。

  他們對國民黨的垮台,心裡是很納悶的。其實我父親一生做官都非常廉明,所以他不太能夠理解國民黨會敗得這麼快。我父親後來做到部長,我媽媽也算是貴婦人吧,她除了幾套旗袍比較好一點之外,其他平常穿的衣服都是路邊攤買的,兩三百台幣一件,折合人民幣幾十塊而已。我母親從來都不戴首飾,她過世以後,遺物當中連一個金戒指都沒有。我父親更是有名的清廉。我妹妹跟我講,小時候看到父親辦公室的鉛筆、稿紙很好用,叫父親給她帶一點。我父親把她罵一頓:怎麼可以,那是公家的東西。我覺得國民黨後來在台灣搞得比較好,跟他們這批人都曾經進行過比較深刻嚴肅的反思,是有關係的。

  時代周報:你父親跟你談起過蔣介石嗎?

  唐翼明:很少。而且我有意地問過,他都不大多談。我覺得我父親生性謹慎,不要說對蔣介石,他對任何人都是從來口不言人過,絕對不談別人不好的,要談就談別人的好處。他長期做秘書,所以養成一種很謹慎的性格,有關自己上司的事,他都盡量不談。我有幾次引他談蔣介石,他說:“蔣公這個人,軍人出身,又打仗,殺人當然免不了,但是他還是有基本道德原則的,還是屬於儒家這個範疇,他受宋明理學影響很深,基本上還是一個正派人,不像你們聽說的那樣。你不要以為我們做秘書的就對他很了解,其實平時接觸也不多。”實際上,我後來領悟到,所有的政治運作最終決策的就那麼幾個人,有些看似很親近的人,例如秘書、親友,也未見得知道什麼。我一直鼓勵我父親寫一本回憶錄,他始終不願意寫。

  時代周報:很奇怪,你跟你弟弟唐浩明先生,跟父母隔斷那麼多年,後來為什麼都成為有成就的學者和作家?

  唐翼明:我是相信遺傳的。遺傳並不迷信,遺傳是科學的,就是DNA。我弟弟大概三歲多就送給別人,在另外一個家庭長大,養父是理髮匠,一個字都不認得,養母是家庭婦女,也是一個字都不認得,就他一個小孩,所以他不可能在家裡接受任何教育。我受點影響的就是我伯父冬天叫我們背古書,別的也沒有。我覺得我們後來都對文史有興趣,都還有點成績,還是跟遺傳有關。

  我父母兩家都是書香家庭。父親的爺爺是清末的秀才,同時家裡還種田,這種家庭就是中國農村傳統的耕讀之家,就像曾國藩那種家庭。曾國藩家離我們家很近,大概就十幾裡路。曾國藩小時候上的私塾,就是我們唐家辦的。以前中國的農村,尤其是湖南,文風很盛,都注重私塾教育,注重讀古文,背古文,所以湖南出來搞文的人很多。我的伯父是地道的農民,田種得很好,很勤勞,但是也知道子弟都要讀書,無論如何都要認字、讀書,要繼承家風,保持對文化的敬畏。凡是耕讀之家都有這種認識。所以,一到農閑的時候,都會讓子女讀書、背書,督促相當嚴。這樣的家庭通常都有嚴格的家教和家規。

  我的母親家也是一個書香之家。其實我母親家比我父親家更有名。我的母家是王夫之的後代,舅舅王祺跟孫中山一起鬧革命,是孫中山的密友。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臨時總統府的時候,就任命我舅舅作總統府的秘書,當時他才二十出頭。他原來在日本留學,在日本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之前,孫中山派他跟另外三個人回來暗殺一個清朝大員,結果那三個人都犧牲了,我舅舅活了下來,也因此立了大功。所以後來國民政府又公費送他去美國留學。他是國民黨最早的中央執行委員之一,在國民黨裡名望很高。性格很直爽,有點急躁,日本開始侵略中國的時候,他是非常積極的主戰派,常常發表很激烈的言論,外號叫“王牛”、“王大炮”。可惜死得很早,1936年他47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書法和繪畫都非常好,他還是當時中國書畫家協會的主席。他還有志於國畫的改革。我舅舅的字畫到現在還是國家的二級文物,不能隨便出口的。

  我還有一個小舅舅,是我媽媽同母的親弟弟,叫王德杜,是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在抗日戰爭中,1944年衡陽保衛戰,他率領一個機槍連,堅守陣地,命令全連一個人都不許退。最後,他跟那一連戰士全部戰死在陣地上。

  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社會,士紳階層對社會的穩定起著很大的作用,就像鋼筋水泥墻裡面的鋼筋一樣。我在鄉下待了幾年,看得很清楚。比方說,鄉下農民發生爭執,或者婦姑勃谿,都不是首先找政府,而是找士紳之家年高德劭、學問好的人來仲裁。一般大家都服氣,只有了不得的事再往上報。所以,這種階層在中國兩千年的傳統社會當中,是一種凝聚的力量,像鋼筋一樣。其中的優秀人物,往往就通過科舉步上仕途,成為社會的管理者。士紳階層最早就發源於魏晉南北朝時候的門閥士族,唐宋以後變成中小士族,廣布於中國社會中。所以中國社會將近兩千年中,一直有這樣一個士紳傳統。這個傳統中產生很多優秀的人才,像曾國藩就是出身於普通的耕讀之家,通過科舉考試到中央做官,他以儒家的那一套學術來管理自己,管理他的幕僚,管理他的軍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