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鄭劍:兩岸認同與互信 仍遠遠不夠 | |
http://www.CRNTT.com 2013-07-21 00:25:12 |
所以每遇重大關頭,如觸及兩岸關係敏感問題、發生兩岸關係突發事件、出現外力深度介入干擾兩岸關係、產生兩岸共同禦外現實需求等,兩岸之間往往橫生磕絆與矛盾,認同與互信不足的問題暴露無遺,從而衝擊兩岸關係大好局面。據島內媒體報道,在今年5月底例行“玉山”政經兵棋推演中,馬英九率當局23部門竟然在這次以釣魚島衝突為背景的博弈中,作出了站在美國和日本一邊,與中國大陸和俄國對抗的抉擇!其中的意涵值得深思。誰是敵人、誰是朋友,這是處理兩岸關係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處理不好,局面大不一樣。換言之,目前兩岸關係免疫力和正能量明顯不足。 阻礙兩岸認同與互信的原因所在 面對兩岸經貿關係迅速發展、文化交流持續熱絡、人員交往日益密切,與認同和互信卻沒有同步實現應有增長,甚至一些方面出現反向蛻變的矛盾現象,兩岸有必要認真分析其原因何在,據此找出治本之道,共同採取有力措施,建立應有認同與互信基礎。 一是從縱向看,造成現今兩岸認同與互信問題的根子在歷史,是歷史遺留的創傷。眾所周知,從甲午戰爭“乙未割台”到日本50年殖民統治、“2.28事件”、38年“戒嚴”體制,島內相當一部分民眾在心理上與中國、中華民族漸漸疏離,恐懼、敵意、叛逆相伴而生。如今,歷史的遭遇雖已時過境遷,但心理的創傷依然隱隱作痛。不懂得這一點,就不懂得台灣島、台灣人、台灣史。 二是從橫向看,造成兩岸認同與互信問題的最大障礙在政治,主要是島內民眾對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不贊成、不信任、不接受。很多人認為,統一就是大陸吞併台灣,台灣人民直接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因而儘管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看,大陸對台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都體現了最為寬鬆的統一條件。但絕大多數島內民眾不接受,他們不接受的其實並不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本身所提供的優渥條件,而是統一後的中國主體所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如果說過去阻礙兩岸統一的障礙多多,包括經濟差距、文化高低、社會差異、軍事“威脅”、涉外矛盾等,那麼隨著大陸各項建設持續高速發展,今後可能剩下的最大障礙,就是兩岸政治制度差異了。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