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當希望的架構出現時
--《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讀後
|
謝大寧(台灣)
中正大學教授
|
此後台灣政黨輪替,民進黨官方則始終以一中意味著大陸企圖併吞台灣,而拒絕承認一中原則,甚至以扭曲的方式,將一中曲解為所謂的“一邊一國”。由此可見,一中的問題其實是不能“不表”的。它如果說不清楚,兩岸的政治分歧就永遠沒有解決的機會。兩岸這十二年來的對峙與緊張已經充分說明了這點。
但是一中這個兩岸最敏感的地只,又該如何說清楚呢?對大陸言,一中的表述不能表述出任何分裂中國的意涵,而對台灣言,一中的講法又必須充分反映出兩岸的平等地位,這用台灣的講法,就是要至少確保所謂的“台灣主體性”,甚至在逐步形成的論述氛圍中,它也變成了必須確保“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獨立地位的問題。
而當整個論述上綱到主權的問題時,它便形成了無解的零和遊戲。這現象即使到了馬英九上台,兩岸的氣氛已經大為緩和,但本質上仍然沒有獲得論述上的舒緩,馬對兩岸的基本表述雖然說接受“九二共識”這樣一個模糊的下台階,但當他一旦被迫必須表達其內容時,他也只能說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而且這各表的內涵就是必須確保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於是兩岸基本的政治僵局便仍然沒有得到真正的化解。
從上面的簡單分析中,我們便可以看出問題的複雜難解,但這也就是“整個中國”這個概念的重要性所在。這些年間,我們看到了大陸在一中問題之表述上所作的一些努力,那就是將“世只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修正為“世只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樣的講法當然是對台灣的重大善意,它某種程度上將兩岸的地位拉平了。
可是這樣的講法事實上依然潛在著重大問題,這問題就是在這樣的表述中,“中國”究竟何所指?如果說這中國乃是指歷史上、文化上的一個中國,則台灣當然可以接受,甚至連民進黨裡的一些鐵桿台獨,如辜寬敏之流,也並不否認這點。可是這樣的意思馬上就會面臨挑戰,那就是從政治上與法律上看,這中國又代表甚麼內涵?它代表著甚麼樣的主權論述?而一旦涉及這個問題,我們便看到一些比較制式化的說法立刻現形,主權之爭也始終無從迴避。
以此,台灣便總是指責大陸是內外有別,口惠而實不至。面對這樣尷尬難解之局,我以為亞中教授的創意就在於他將中國的主權放到了“整個中國”這個概念上。在我的解讀裡,整個中國之“整個”並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個所有格的概念,它在地理與歷史文化上包含了兩岸,也在政治法律上包含了兩岸,中國的主權屬於“整個中國”,它為兩岸所共用而不能分割,然後它乃能在這概念下,通過“共同體”的建構,以使“整個中國”成為政治與法律上可以運作的概念,而不只是一個歷史與文化的虛概念而已。
三、《芻議》的構想可以做為“一國兩制”等說法最佳詮釋
於是在這樣的概念裡,它就和現在已經出台的所有兩岸論述(除了獨派的想法外)有了相容性與整合性。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