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5年7月號,總第9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兩岸關係:機遇與挑戰

  胡四點是宣佈一個和解期的開始,如果台灣方面對這個意義悟不出來,我就很耽心了。

  問題在於如何進入和解期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來進入這個和解期。如果不進入和解期,共產黨和民進黨,再怎麼溝通,再怎麼有權力的人,再怎麼聰明的人,都很難使兩岸關系有進一步發展。就是說,歷史的發展和個人的作為有沒有接上的問題。我覺得,現在是慢慢就接上了。

  但是如果說僅僅是民進黨和共產黨兩個執政黨、兩岸具有公權力的政府機構,就能夠把兩岸這麼長時期的包袱甩掉,迅速地進入和解期,我認為是不可能的。我覺得,大陸是很巧妙地利用國民黨,把長達五六年的冷局,給結束掉了。甚麼是標準,“胡四點”。“胡四點”的意思,還有可能作出很重大的後續發展。如果說大陸不明白與台灣的國民黨等在野黨溝通,是不可能將具體達成的項目落實下來,那是不可能的。大陸那麼多聰明人,可以說非常明白。

  從政治自信轉為全面自信
  大陸全面調整對台政策

  比如春節雙向包機模式,得到了大陸民眾的大比例的支持,認為這樣很好。大陸民眾其實不是特別地要對台灣怎麼樣,主要是大陸這些年經濟快速發展,自信心發生了變化。我們長期跟蹤大陸對台灣的決策過程,覺得以前大陸是擁有政治上的自信,現在是全面的自信。

  我相信,按照目前的這種速度發展,大陸再過幾年,方方面面都上來之後,應該說不管台灣哪個黨執政,大陸的自信心還會增加很多很多。

  現在台灣冷靜下來,回過頭來琢磨琢磨,會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反過頭來,大陸結束僵持期,硬是把所有的政策加以調整,願意把利益輸送給台灣。想想五年前,不要說開放大陸民眾到台灣,連有一點點這樣的表示,都會受到批評--你怎麼能支持這麼一個台獨的政黨呢?現在不是國民黨執政了,如果是國民黨執政,可以甚麼都給呀。但是民進黨執政,給一點利益,是不是民進黨得分呢?

  所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大陸也很難擺脫這個僵持期。我們《中國評論》在此期間發表了很多文章,有日本朋友對我們講,當時以為我們是非主流的,因為怎麼可能會擺脫僵持呢?結果才發現,我們是主流的。其實,是因為兩岸的主流民意是這樣走的。

  從事務性方面尋求突破

  國民黨對兩岸關係的舉措,對民進黨來說,會感覺衝擊很大。但是對中共來說,是可以宣告一個時期的結束,重新開始。重新開始的一個很迫切的問題,就是要建立互信基礎,要建立溝通管道,要樹立新的研判標準。

  對這種互信基礎的建立,在國民黨執政的時候是不需要的。很多台灣學者到大陸開會,也是吵得一塌糊塗呀,也拍桌子呀。但是大家互相能夠爭論,而且覺得對方也有一定的道理。為甚麼?其實是因為有互信的基礎。因為無論怎麼吵,至少台灣還是維持一個“國統綱領”。“國統綱領”出來以後,大家甚麼都可以談。但是現在這種互信沒有了。

  正因為如此,我們從事務性的方面尋求突破,是中國人的很聰明的辦法,兩岸人民很聰明的辦法。但是問題在於,兩岸當局之間甚麼互信基礎都不存在。

  需要重新建立溝通對話機制

  至於對兩岸關係能不能框得住,這是大陸一直耽心的。因為他們覺得,對於目前的兩岸關係,台灣已經框不住了,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框。以前還有一個“國統綱領”,自己就把自己框住了。現在你台灣沒有東西框,那麼我就幫你框。以前對此是不需要的呀。

  時間還是很重要的,恐怕還要框一下,還要重新建立一套對話的機制。事後我們看,當年李登輝與大陸領導人溝通的那種模式,恐怕現在也不行了。所以我們在大陸也一直講,應該多讓能夠代表民進黨的,或者是能夠與民進黨溝通的專家學者,與大陸方面溝通。

  《中國評論》這七年多,發表了一些民進黨人的理論性的文章,也專訪過很多民進黨的人。我們認為,要把民進黨的真實想法告訴對岸。

  可以說,民進黨這方面的專家學者,能夠暸解大陸的思維方式的,可能不多;反過來說,大陸方面能夠暸解民進黨的思維方式的專家學者,恐怕更少。以前到台灣的大陸學者比較多一些,但是現在也沒有幾個呀,現在誰真的暸解民進黨呢?

  以前我們經常採訪有關兩岸關係的各種研討會,溝通非常好,很多台灣專家學者提出的觀點,大陸都接受了。但是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專家學者交流的盛況,已經不在了,沒有了。所以,將來兩岸想要結束僵持期,想要進入和解期,務必交流思想。

  趙建民:

  我不久前在上海與東亞研究所章念馳所長見面,我們以前不斷地邀請章所長來台灣,但是他不來。這一次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他格外地興奮,跟你剛才的心情是一樣的。倒不是第八條,那個沒有甚麼好興奮的,而是第六條、第七條。就是我剛才說的兩岸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的差異,我發覺這太重要了。他說,以法律的形式規範交流,這是我多年的主張,現在終於獲得中央的認可,我可以退休了。

  他甚至願意退休,他今年祇不過才六十四歲。我們再邀請他,他說今年就可以再來台灣。這就表示兩岸對這個問題認識的差異性,這就不是假的嘍。從台灣的官員的角度來講,看六、七條是不太踏實的,覺得這是不是為了第八條所做的一個幌子。這個話在章念馳所長講來,我覺得這就不會是一個虛招,他確實是真的覺得這是推動兩岸交流的有利的方向。

  社長對推動兩岸交流所做的努力,讓我很受感動。未來我們基金會假如可以與《中國評論》再做甚麼合作的話,我覺得可以把兩岸傑出的學者或者官學界帶到一起,再做交流,我想我們基金會都願意。假如我們都有這個心,回去我們都再來共同創造機會。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