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自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以來,很多大型央企紛紛明確將其作為中長期奮鬥目標。央企不僅是國有企業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是驅動經濟社會向高階發展的關鍵力量。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國越來越多的央企入圍世界500強,其中,全球前五大的公司有三家是中國的央企。但另一方面,我國央企的盈利能力、技術水平等質量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促進我國央企向世界一流目標邁進對於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培育增長新動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全局意義。
打造世界一流央企必須實現“五個一流”
世界一流企業實際上指的是世界範圍內某一特定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具有相對性、動態性、系統性、集成性等特征。打造世界一流央企就是要在為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提供堅強保障的基礎上,長期保持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影響力,即在全球資源配置中占有主導地位、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和話語權。為此,企業需要在理念、能力、行為、機制、績效等方面多管齊下,揚長補短。
一是報國強基的一流理念。價值導向的領先性是決定世界一流企業能否構築成功的重要前提。管理學理論和諸多案例表明,優秀企業不應僅是純粹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而應善於創造綜合價值,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共成長。對於我國央企來說,應以報國強基理念為價值引領,一方面為新時代國家安全提供堅實保障,這是央企的底線和立身之本;另一方面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二是要素融通的一流能力。世界一流企業必須具備一流的動態能力,不但能夠將好的價值理念付諸實踐,而且還能夠高效、有效應對市場競爭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因此,最為關鍵的是要具備要素融通的能力,即可以掌握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優質生產要素並實現優化配置。影響央企發展成敗的創新能力、適應能力等在本質上都屬於企業對技術、資本、人才、制度等要素融通能力範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