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年初至今人民銀行頻頻“吹風”的利率並軌,或在下半年迎來實質性的進展。
上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提出“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商業銀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機制,更好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在實際利率形成中的引導作用”,加之此前央行也多次透露有關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想法,只言片語匯總在一起,一張利率並軌的改革圖譜逐漸清晰。
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的梗阻環節主要在於貸款利率無法更靈敏地跟隨政策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變動。當前貸款利率的“錨”依舊是貸款基準利率,貨幣政策想要通過調節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來影響銀行貸款實際利率,不僅傳導時滯較長,而且有時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尤其在當前需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實現穩增長的背景下,儘管央行向市場投放了較為充裕的流動性,貨幣市場利率也一路下行,但向貸款利率的傳導卻並不順暢。因此,深化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實現以價格型工具為主的貨幣政策調控,成為當前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勢在必行之舉。
利率並軌疏通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1996年,我國以開放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為突破口,正式啟動利率市場化改革,遵循“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後短期,先大額後小額”的原則和步驟有序推進。隨著2015年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至此基本完成。
不過,“基本完成”並不代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就此收官。當前我國還存在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的雙軌制,在利率傳導的過程中,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對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利率傳導作用較為直接、明顯,但銀行信貸市場由於仍存在存貸款基準利率,其對貸款利率的傳導有所阻滯,利率傳導不暢也對銀行信貸需求形成約束。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將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存的“兩軌”合併為“一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