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如下語句或許更有參考價值:
“資本主義積累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將利潤最大化的生產關係只能讓我們在危機和矛盾中越陷越深。”——言有其理,值得深思。
“我們需要將社會需求置於利潤之上,”“建立一個與以往不同的世界,一個以社會需求、而非利益為基礎的可持續的社會,……是一場事關人類文明與野蠻的利潤最大化之間的鬥爭。”——利潤最大化的資本會使失衡、危機常來,將社會需求置於利潤之上,才能減少人為的失衡和危機,實現“長衡不衰”。
看今天人類社會發展的現實,或許不能不說,人們至今對人的自利性和資本的逐利貪婪,還是頗為無奈的。中國社會主義的以往實踐,曾經試圖用制度改變(例如完全的公有體制),期望“存在決定意識”,使人們處於“公”的存在中,不會再謀私利;用行政手段和行政政策不許人們牟利。但,終因人的個體的物質存在所生的自發趨利性,而導致粗放型的公有制度下的個人,失卻利益驅動、動力不足,只能“改革”。以致有人說,中國從鄧公開始重走資本主義道路。其實應該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的今天的中國,是在“用資本”、促發展,雖然這有不小的副作用乃至風險。
三、用“社會利益第一”來改革“用資本”的機制,借助現代科技及大數據管理,掌控現代經濟,以適當的機制、適度的利益,規範資本使用,有效制約非正當牟利乃至暴利,保障人類文明與社會的持續穩步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的、“用資本”的今天中國,或許是到了用“社會利益第一”來改革“用資本”的機制的時候了。人類社會含今天仍在以“資本”為“主義”的發達國家,都應該借助現代科技及大數據管理,掌控現代經濟(這在以往的科技條件下,以社會需求為主導的計劃生產、消費,是無法做到的,而今天現代科技正在逐步地提供這種可能性。——這裡也可以和應該並不涉及“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而僅僅是如何管理和發展經濟)。人們應當可以適當的機制、適度的利益,來規範資本使用,有效制約非正當牟利乃至暴利,以保障人類文明與社會的持續穩步發展。
就人類文明發展今天的水平而言,在不遠的將來乃至稍遠的未來,人的趨利性可能還是無法根本改變的,以利益激勵來促進發展,可能還是必要。但是,資本的利益最大化的趨利機制,是可能、可以以適當的機制、適度的利益,來規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