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網評:“學歷工廠”的假文憑都被誰買去了?
來源:東方網 作者:左崇年
高考結束一個月以來,多名網友曝光了自己收到的假文憑報價表。記者調查發現,大專、普通本科、211大學文憑在網上被明碼標價,形成一條造假利益鏈條。(7月22日《工人日報》)
日前,一份“野雞大學”黑名單流傳網絡,其曝光了381所虛假大學。這些虛假大學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建有空殼網站,無實體校址,打著大學的幌子,從事著偽造學歷文憑證書之類的招生詐騙。
網絡“學歷工廠”一條龍生產假文憑,致使許多人上當受騙。“學歷工廠”製造假文憑固然可惡,涉嫌犯罪,當在嚴打之列。但是“學歷工廠”之所以一條龍生產假文憑,凸顯有需求就有市場。學歷證書目前仍是就業的“敲門磚”,令許多就業者趨之如鶩。“學歷工廠”的騙子正是摸准了市場脈搏,大肆生產假文憑出售,從中斂財。這文憑造假利益鏈條上拴著多少明知有假,有意買假文憑的螞蚱。這是“學歷工廠”的騙子與買假文憑者共同導演的雙簧。
假文憑吃香,實際上是學歷證書這個金字招牌,是時下走向市場的通行證。“以文憑論英雄”的產物。如果就業市場不看文憑看真才實學,那麼假文憑也就失去市場。而我們把學歷等同於人才,無學歷則不是人才,這就導致了文憑商品化。不法分子兜售各種假文憑,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被迫去買假文憑。
在我國,目前,文憑還是一種必須的標準,所以就有了沒有真才實學,或者有真才實學沒有文憑被擋在就業門檻外,所以就靠旁門左道的買假文憑獲得就業機會。“文憑騙子”固然可恨可惡,但是買假文憑的“受害者”也不是好鳥。除了一些確實有才無文憑的真人才外,也有不少人是藍郭先生,既沒有才也沒有文憑,只好買個假文憑來糊弄用人單位。實際上買假文憑,不僅是不講誠信的問題,也是違法問題。2001年7月3日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明知是偽造高等院校印章製作的學歷、學位證明而販賣的,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的共犯論處。”也就是說,明知是偽造的學歷學位證書還去買的,和造假畢業證的人同樣要受到法律制裁。由其可見,故意買假文憑同樣涉嫌犯罪。
|